发展沿革
国外
日本发射台覆盖范围
五十年代末,德国就在法兰克福建台,发射频率为77.5千赫的长波时间信号。第一只作为商业用途的电波钟诞生于1986年。除法兰克福外,德国和法国又各建一个长波发射台,发播信号已可覆盖全欧洲,这为整个欧洲提高时间计量精度和时间显示的统一创造了先决条件。德国荣汉斯公司生产的电波钟已经上市并畅销欧洲市场,电波钟在欧洲钟表市场占有率已达30%。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和日本等已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发射台,而美国和日本最近更将发射台的发射功率提高了几倍。泰国、马来西亚也在酝酿建设长波信号发播台。
国内
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和国内外有关企业合作,致力推动中国电波钟的发展。1994年完成可行性论证;1999年建成每天可工作5小时的试验台(100KW全固态发射机,发射频率68.5千赫);2000年完成试播和部分外场测试,证明设计正确;同年,接收芯片研制成功,电波钟样机问世。
国家授时中心低频时码授时台2002年的4月1日正式发播,目前每天发播时间为六个半小时,早上8:00—12:30,晚上22:15—0:15。
20世纪
一九八一年
1981年7月:《钟表》杂志第七期刊登了“钟表工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与英霍夫标准时间信号接收钟”译文,比较全面介绍了瑞士英霍夫标准时间信号接收钟的工作原理和产品结构。我国钟表产业第一次通过正式媒体了解到了世界电波钟表的发展情况。
一九九0年
1990年9月:《钟表》杂志第十一期刊登了“使用733机心的RC2荣汉斯无线电钟”译文,向我国读者介绍了联邦德国(当时的西德)长波发射台信号传输原理和德国荣汉斯公司开发生产的RC2型电波钟产品。我国钟表业由此了解到了民用大批量生产电波钟表时代的到来。
一九九六年
1996年6月:中国轻工总会给中国轻工总会钟表研究所(即现中国轻工业研究所)下达了“电波钟技术的跟踪研究”科研项目,对世界电波钟表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方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发展我国电波钟表产业的建议。
一九九八年
1998年3月:中国钟表协会、香港钟表厂商会、台湾区钟表同业公会在珠海联合召开了电波钟表工作会议,分别介绍了各自发展电波钟表的有关情况并针对发射台的建立、信号制式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会议还决定由四会代表组成了电波钟表开发小组,香港表厂商会首席顾问锦永博士担任组长。
1998年8月:西安高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开始进行电波钟表项目调研。
一九九九年
1999年2月: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香港钟表业总会会长、香港表厂商会会长、台湾区钟表同业公会理事长共同联名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亟待国家发射电波钟表信号报告”。吴邦国副总理转批信息产业部研究处理。
1999年9月14日:在西安中西部经贸洽谈会上举行了“低频时码授时系统及电波钟表”新闻发布会,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领导、中科院西安分院领导、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现国家授时中心)负责人、西安高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1999年12月23日:在西安高新区举行了为“中华世纪坛”标准时钟捐赠仪式:中华世纪坛千年庆典活动组委会会长、中国首位驻美大使柴泽民代表组委会接收。陕西省委常委栗战书、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龙虎等参加了捐赠仪式。这座钟被安置在北京市中华世纪坛主坛上。并在12月31日的庆祝新千年活动中,江泽民主席按照世纪坛上置放的由高华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天文台共同捐赠的标准时钟的指示时间,准时敲响了世纪钟。
21世纪
二000年
2000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现国家授时中心)50kW低频时码实验台开始BPC低频时码信号的试发播。
二00一年
2001年12月:西安高华公司开发的GTCO1D01中国码电波钟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二00二年
2002年2月:由西安高华公司开发的中国码标准时间发生器、中国码PC标准时间发生器、GPS数字单面挂钟、GPS子母钟等四项成果通过了西安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2年3月1日:国家授时中心正式开始了每天6.5小时,分为两个时段的低频时码信号发播服务。这使我国成为了继德国、英国、日本、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长播授时信号用于电波钟服务的国家。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