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中的一年是指的31,557,600秒,而一秒钟的定义是指的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电磁波)的9192631770个周期持续的时间,一秒钟的时间是非常精准的,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测量都是这么长时间。宇宙学或者科学上的“一年”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是指的非常精确的365.25天,而这里的一天是指的精确的24小时,每小时是精确的3600秒。
1、天文学中的秒差距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光年是一种长度很长的长度单位,是说光这一年中行走的距离,光速每秒就奔跑将近30万公里(29.98万公里),让光跑一年的时间,那肯定是相当遥远了,大致为9.46万亿公里。那么光年就是最大的天文长度单位了吗,不是的,在天文学中还有一个长度单位比光年还大,它就是秒差距了,一看到这个“秒”字,可能有的朋友会认为是一种微小的时间单位,但其实这个“秒”字和时间单位中的秒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和角度中的“秒”有关系,利用秒差距测量恒星的方法原理是建立在三角视差的基础上的,可能很多朋友都注意到过这样的现象,当我们在空旷的地方行走的时候,会发现与自己远近不同的物体会出现移位,距离越近移位越大,越远移得越少,那么这样来看的话就出现了位差,利用这个位差,我们就可以推算出物体的距离了。
天文学家们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了天文学中就可以计算出遥远恒星的距离了,他们以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天文单位)为底边,将所对应的三角形内角称为视差,当这个角的大小为1秒时,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地球到这个恒星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这是由于1秒的角的所对应的两条边的长度差异完全可以忽略,因此这个三角形可以想象成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
如下图:秒差距是一个较大的天文长度单位,主要用于度量太阳系外天体的距离,假如在上述中的一秒角的位置有一颗星体,那么它距离我们大约为3.26164光年,这也正是亿秒差距的距离,它约等于206265天文单位,或30.8568万亿千米,很显然,它比光年要大三倍多,不过虽然秒差距,这个长度单位很大,但是在测量遥远星系时,秒差距单位仍然太小,所以天文学家们又常用千秒差距和百万秒差距为单位。
2、在宇宙学里1年是多少秒?1光年是多少光秒?
这个问题提的好!我来回答一下,有些人可能还会不屑一顾,说:“一年不就是一年吗?跟宇宙学有什么关系?”但是这只能说这些人不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差距。显然,宇宙学上的一年时间跟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一年不是一回事,比如说说我们日常中经常说的“年”吧,要分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这差着一天呢,你说科学上是用365天作为“一年”,还是366天呢,
要知道,365和366虽然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科学上对于时间的规定可是异常严格的,比如说宇宙学里面经常用的“光年”这个概念,就是光跑一年的时间,你现在差出来一天,就是2.6*10^10公里,这种误差可是不被允许的。宇宙学或者科学上的“一年”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是指的非常精确的365.25天,而这里的一天是指的精确的24小时,每小时是精确的3600秒,
所以说,宇宙学中的一年是指的31,557,600秒,而一秒钟的定义是指的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电磁波)的9192631770个周期持续的时间,一秒钟的时间是非常精准的,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测量都是这么长时间。简单说一年持续的时间是一定的,从而保证“时间”这个概念的准确性【当然,有人会说相对论效应,那个另外再说】,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年”是指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这个时间其实是不确定的【天体运动会有非常微小的摄动偏差】,而且因为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之间不是完美的倍数关系,甚至于地球本身的自转速度都是在变化的,所以一年等于多少天也是不确定的,有复杂的闰年计算法则。所以为了把严谨的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区分开来,这种宇宙学中的“年”又叫儒略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年”的基础上定义出来的,但是跟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年”是两码事。
文章TAG:宇宙学 天文 什么是天文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