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相是指

D,月相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的明亮部分,可以分为,上弦,下弦,==
D

月相是指

2,初吉既生霸既死霸这些古怪的西周月相究竟啥意思

据研究,有初吉农历即初一日,既生霸也就是农历上半月上弦半月时的月相,而既死霸则是农历下半月下弦半月的月相。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初吉既生霸既死霸这些古怪的西周月相究竟啥意思

3,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上半月月相是什么下半月月相是什么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上半月月相是什么下半月月相是什么

4,月相都是什么

新月 望月 娥眉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朔月
初一朔是新月,初三四是蛾眉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一二凸月,十五六满月,再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残月(也是新月)
xinyue wangyue emeiyue
(新月或朔月)(娥眉月)(上弦月)(满月或望月)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光。随着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位置的变化,我们看到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月相。 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过了新月,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农历初三,四,五,我们可以看到一钩弯月,称为“娥眉月”;初七,八,九,看到半个月亮(凸边向西),叫做“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或十六,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从此以后,月球明亮的部分逐日亏缺,到了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看到半个月亮(凸边向东),叫做“下弦月”;再过一星期,又回到“朔”。月相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不停变化着。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所经历的周期平均是29日12时44分2.9秒,称为一个“朔望月”。

5,月相知识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月相变化。月亮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因为在月球绕地球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所以,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向着地球,有时背着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且这部分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这时我们看不见月亮,叫做新月,也叫做“朔”,即农历的初一。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我们看到一钩弯月,农历初二、三的月牙叫娥眉月,到初七、八,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半个月亮了,叫做上弦月(凸边向西)。农历十五、十六的月亮为满月,也叫“望”。满月过后,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背离地球,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了,叫做下弦月(凸边向东)。再过一周,月亮又将回到朔的位置。更有意思的是,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个面,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从没有看到过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子。 月球背面 关于月球的形状,我们有一个概念叫月龄。所谓月龄,或是用日数来表示的,从新月时起算到各月相所经过的时间。例如,新月后3天12小时的月龄就是3.5,眉月的月龄是3,望日(满月)的月龄为15。知道了月龄,就能判断月球的形状、出没时刻及可见方向。 使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月面时,要细心观测那些月面有缺边的月龄。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观测,就可以发现即使是相同的月龄,缺边的位置也不尽相同。长时间地观测月面,并且对边缘部分的目标进行仔细的记录比较,不难发现月面有一种所谓的秤动现象的。多亏有了月球的秤动,才使我们能够看到59%的月球表面。月球背面的41%只有绕到月球后侧去观测了。

6,月相的概念是什么

月相定义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蚀),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那一半的一部分的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月相生成原因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月,这时月球以黑暗面对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c时黄经差90°称上弦,半月形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 夜空中;e时黄经差180°,即是望或称满月,一轮明月整夜可见;g为下弦,黄经差270°,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月相种类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7,什么是月相变化周期讲详细一点

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在太阳光照射下,总是一面亮一面暗,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文章TAG:月相是什么意思月相  是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