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月相表如何看月相

就那么几个名词 对应起来一看就知道了涩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月相表如何看月相

2,月相怎么看

上弦月缺上半部(月球的东半边),下弦月相反。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月相变化。月亮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因为在月球绕地球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所以,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因此,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向着地球,有时背着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且这部分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这时我们看不见月亮,叫做新月,也叫做“朔”,即农历的初一。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我们看到一钩弯月,农历初二、三的月牙叫娥眉月,到初七、八,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半个月亮了,叫做上弦月(凸边向西)。农历十五、十六的月亮为满月,也叫“望”。满月过后,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背离地球,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了,叫做下弦月(凸边向东)。再过一周,月亮又将回到朔的位置。更有意思的是,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个面,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从没有看到过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子。

月相怎么看

3,月相 月亮形状的称谓

有(上下)弦月,朔月,满月,凸月,蛾眉月,残月。
新月(月初,是 看不见的),娥眉月,凸月,上玄月,满月(十五)朔月,下玄月,残月.
上弦月 农历每月初八或初九只能看到月亮西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上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上弦月”。 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贰顶蹿雇讷概寸谁丹京“下弦月”。 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你只要记得:“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弦月: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 下弦月:与上弦月相反~~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月相 月亮形状的称谓

4,超级红月亮是怎么回事

血月(自然现象)血月 ,通俗点说就是天空出现红色的月亮,血月是一种奇观。红色月亮一般是发生月全食的时候会出现的。这是因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民间传闻:月若变色,将有灾殃。青为饥而忧,赤为争与兵,黄为德与喜,白为旱与丧,黑为水,人病且死。2021年5月26日,“超级月亮+红月亮+月全食”组团亮相。
什么是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是指满月(或新月)与近地点月同时发生的近点朔望月。由于新月不可见,故一般都特指望月,即满月。当月亮处于满月期间,且此刻月亮运行到近地点附近,则可称之为超级月亮。以其月相和运行位置来定义的话,将“超级月亮”命名为近地点满月则显得更为科学准确。什么是月食? 月食,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有部分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平时所看到的月相的天文现象。为什么月全食看见的月亮是红色的?  在月全食发生过程中,从“食既”到“生光”之间的这个时段,月球在人们视线中并不会消失,而是呈现出神秘而优雅的古铜色,即人们眼中所谓的“红月亮”。月全食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初亏:月球由东缘进入地球本影的一刻,并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2.食既: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的一刻,并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内切。3.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4.生光:月球开始离开地球本影的一刻,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5.复圆:月球由西缘离开地球本影的一刻,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月食时间表这次月全食始于北京时间5月26日16时46分,此时月球开始稍微阴暗(半影食始);17时45分,月面开始有缺(初亏);19时09分,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食既);19时19分,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食甚);19时28分,月球开始重现光芒(生光);20时53分,月球走出地球本影(复圆);21时51分,月食现象结束(半影食终)。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零5分,其中本影食历时3小时零8分。本次月全食同时也是今年“满月”中月亮最大的一次,也就是公众所熟知的“超级月亮”。根据天文精确推算,26日10时月球过近地点,此时月地距离为35.7万千米,比月地平均距离38.4万千米近了2.7万千米,是月球全年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刻,此时月亮视直径最大,约为33.46角分;26日19时14分,月亮达到最圆状态,也称“满月”。观赏地点  我国除西藏西部、新疆西部以外,其他地区可见“带食而出”。越往东的地区,看到的月食越完整,全食持续时间也越长。5月26日当天,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华南地区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均有利于观赏月食,而西南地区、华中、华东则多阴雨天气,不利于观赏月食。就四川来看,川南地区以多云间阴天气为主,其中自贡附近地区天空云量相对较少,有概率见到彩云追月;川北地区以阴间多云为主,天空有云层遮蔽,只能云中追月;川东地区则以阴天为主,不利于观赏月食;而以往有利于赏月的川西高原、攀西高原地区,当天大部分地区都是阴天有雨、雪天气,不利于赏月。就成都来看,当天成都大部以阴间多云为主,天空有云层遮蔽,能否观看需要靠运气,可以云缝中求月亮。如果错过本次月全食,下一次我国境内可见的月全食,要等到2022年11月8日,再下一次则要等到2025年9月8日。
超级红月亮是指在月相变化时,月球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在月相变化过程中,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会不断变化,这就导致月球在地球上看起来大小和亮度也会发生变化。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时,月球会显得更大,更亮,这就是所谓的超级红月亮。超级红月亮的颜色通常比普通的月亮要红色一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月球所受到的地球大气层的折射会使月亮看起来更红。超级红月亮并不是很常见,大约只在月相变化时才会出现。
1、超级月亮是指满月(或新月)与近地点月同时发生的近点朔望月。由于新月不可见,故一般都特指望月,即满月。当月亮处于满月期间,且此刻月亮运行到近地点附近,则可称之为超级月亮。以其月相和运行位置来定义的话,将“超级月亮”命名为近地点满月则显得更为科学准确。2、最大满月将携月全食“组合出道”,罕见天文奇观叠加形成“超级红月亮”。3、本次月球穿过地影的距离短,导致全食持续时间也较短,从食既到生光只有20分钟。因此,想要欣赏本次“超级天象”要密切关注当地天气并选择合适位置,若天公作美,大家将能一睹月亮“微醺”并变身“红月亮”的美丽景象。
漂亮漂亮
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你确定你看见的就是事实?随意这个题目是伪命题

5,月相如何变化月相

你可以借鉴下月相变化 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上弦月过后,在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便是“凸月”。我们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简单的说 月相就是月亮的各种形状 它的变化是由于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 然后 你只要记住六个字就可以了:上西天 下东天 每月初一 新月 太阳月亮同升同落 月亮彻夜不见 初七初八 上弦月 就是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西弯的 十五十六 满月 太阳月亮此起彼落 月亮彻夜可见 二二二三 下弦月 就是下半夜在东边的天空看到月亮 这时的月亮是朝东弯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因此,在太阳光照耀下,月球永远分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但是在地球上看来,月球有时光明部分较多,有时黑暗部分较多;有时光明部分在扩大,有时黑暗部分在扩大。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 月相的不同,与观测月球的方向有关系。如果在月球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新月;反之,如果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这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这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所以月相的变化,又可叫做朔望变化。 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都是周期性出现的,由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的时间,就是月相变化周期,时间约29天半。这个周期叫做朔望周期,农历就是根据朔望周期定为一个月的,这种月又叫做朔望月。 月相 Moon,phases of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月,这时月球以黑暗面对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c时黄经差90°称上弦,半月形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 夜空中;e时黄经差180°,即是望或称满月,一轮明月整夜可见;g为下弦,黄经差270°,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上弦月 农历每月初八或初九只能看到月亮西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上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上弦月”。 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下弦月”。 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你只要记得:“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弦月: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 下弦月:与上弦月相反~~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 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致时间。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视频: 月相变化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xNzU1MjA=.html
材料准备 泡沫板(蛋糕盒即可)、乒乓球(深色)、平面镜(宽度与乒乓球直径相近)、卡纸、导线、电池、灯泡、较粗铁丝、转轮(儿童扭扭车车轮)、黑纸、双面胶。 制作方法 将泡沫板分成三部分:观察盒、圆形转盘、底座。要求圆形转盘直径小于观察盒,底座直径大于观察盒。 一、 观察盒的制作(如图1) 1.在圆盒底部正中挖一直径约2-4cm的圆孔。并将盒内涂成黑色。 2.用卡纸上画出月相图。(日期分别为初一、初四、初八、初十、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六) 3.沿盒底部圆周八等分,并作好标识。将准备好的月相图依次粘贴,并标出相应的时间。 4.在盒内侧与“初一月相图”对应的位置固定放置一小灯泡(小灯泡的位置应比平面镜上端稍高一些)及电池,并挖孔设置开关。 二、 圆形转盘的制作(如图2) 1.将圆形转盘一面涂黑。在涂黑一面正中放置平面镜,使平面镜水平夹角为45度。在圆形转盘边缘正对平面镜镜面方向放置乒乓球,并用双面胶固定。 2.在圆形转盘外侧对应乒乓球位置做一月球标志。 三、 底座的制作及组装(如图3) 1.在底座正中挖一直径与转轮轴直径相当的凹槽,并将其与转轮轴插入固定。 2.在圆形转盘未涂黑面正中挖一直径与转轮外直径相当的凹槽,将转轮固定在凹槽中。 3.将铁丝截成4-6根,每段15cm左右,弯成 ┐ 形,上下端分别插入观察盒和底座外周。 观察方法 1.打开电源,从观察孔正上方通过平面镜观察月相变化。慢慢转动圆形转盘,把圆形转盘上月球标志对应观察盒上相应的日期,就可以从观察孔看到相应日期月相的变化。 2.将圆形转盘上月球标志对应观察盒上初一位置,匀速转动圆形转盘,从观察孔就可以看到一个月月相变化的全过程。 3.将实物投影仪的镜头对准观察孔,进行相应地操作就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演示了。 注意事项 1.月相盒内侧必须涂黑,否则将影响观察效果。 2.乒乓球的选择上,不能选用白色或黑色乒乓球。否则月相变化不明显。 3.小灯泡的位置应比平面镜上端稍高一些,否则在演示十五、十六两天月相时,灯光会被平面镜挡住。 月相盒外侧的月相图应通过多次验证才能准确。

文章TAG:月相  腕表  怎么  怎么样  月相腕表怎么样看月亮形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