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标题,劳力士天行者跟迪通拿间的比较,其实没有一个可观的答案,首先两款在尺寸上有不一样,天行者是42MM的,迪通拿是40MM。独立制表集团劳力士劳力士的返修率低的最大一个原因是制表层层把关,整只腕表全部是劳力士独立完成,包括表盘、机芯、游丝、避震器这些都能自己制作,而且素质相当好,产量还很高,劳力士甚至有自己的冶金工厂,金属含量由自己调配,没有一项工序是外包。
1、劳力士为什么有些内圈没刻字?
【导读】曾经在五年前去香港参加一个小型拍卖会一块劳力士当时以2W的价格起拍,曾经对劳的知识掌握不牢靠,自认为辨别有一定功力,看到手表表内圈没有刻字从而放过了一款喜欢的腕表,想想当时如果拍下来内陆转手至少1W的差价是有了。后来才知道劳很多老表都没有内圈的刻字,下面整理科普一下,劳力士的内圈刻字神秘代码2003年以后,劳力士逐渐取消在6点钟位置的表耳间雕刻流水号,而是转移到表镜之下的内侧圈。
不用取下表带就可以轻松看见自己的编号,所以说在2003年以前生产的老表是没有内圈刻字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03开始编号,但到了2006才开始大规模普及,2006年6月以后劳力士开始使用Z字头(大规模应用)2007年9月以后劳力士开始使用M字头(潜航者水鬼从M字16610T开始刻圈)2008年Z/M/V字头(基本全系列刻字)2009年V字头2010年G字头(G字头以后劳力士开始乱码刻字无字头一说)为什么劳力士采用乱码刻字?劳力士主打的是饥饿营销战术,采用乱码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有人推算窥探劳力士的年产量,(其实劳每年产量至少100万块)另外虽然市面的高端复刻劳做到鱼目混珠。
但到了劳服一眼就识破,因为劳中端有数据库,通过数据可以查询到年份以及身份信息,从而综合判断劳力士的真伪,但是劳内部管理极其严格,需要高级首选才可以查询,不对外公开,购表小贴士:一些古董劳没有内圈刻字是正常的,当没有内圈刻字的时候可以取下表带参照表头刻字,一样可以获取信息,如果表头也没有刻字此类腕表大部分都有问题。
2、为什么劳力士不生产陀飞轮腕表?
不是没能力,而是没必要,1、品牌核心价值观:实用、耐用。虽然大家都习惯性觉得劳力士是“壕表”,但人家从建立品牌到如今,核心价值观一直是最基础的实用、耐用,真心没有浮躁过,劳力士也是如今少见的几乎不做背透表款的品牌,不是机芯打磨得不够精致,而是觉得这种审美上的噱头没必要,不如将此部分成本拿来多测试几遍机芯的稳定性。
而陀飞轮,作为传统腕表界公认的三大复杂功能之一,最初被发明出来是为了降低机芯受到的地心引力的影响,增进走时的精准度,这个诉求放到现如今来,用硅游丝等现代技术等都可以完美解决。如今陀飞轮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所以实用主义的劳力士必然不会去费力搞这些对它来说是“花架子”的东西,2、品牌定位。劳力士算是豪华腕表的中间力量,比起PP、江诗丹顿、爱彼那些顶级奢华品牌来说,核心价格自然是低很多,真正的市场基本集中在5W到20W的区间,
而陀飞轮表的价格大家都是知道的,大几十万到几百万都很常见。这个东西要按照劳力士的严谨劲儿去做,成本核算完了,整表价格定然也要飙到大几十万去,对劳力士整个的价格稳定来说,不是什么好事,3、市场策略。劳力士的天价表,从来不是靠添加各种复杂功能,而是走披金戴银镶钻石的路子:)劳力士的思路就是这么奇葩,但正因为这种奇葩劲儿,才成就了如今独一无二的劳力士,
3、劳力士天行者和迪通拿,哪个值得购买?
大家好,我是90后香港小胖,长期混迹二手表圈,至今收藏劳力士二十多枚。对于标题,劳力士天行者跟迪通拿间的比较,其实没有一个可观的答案,首先两款在尺寸上有不一样,天行者是42MM的,迪通拿是40MM,虽然上手外观没有太大的分别,不像鬼王机芯厚,显得整体粗旷,在直径方面两支表都能轻松驾驭,在功能方面,天行者是双时区加月份日历型手表,非常实用。
文章TAG:劳力士 行者 表身 迪通 劳力士天行者为什么没有表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