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是——基本没有通信,谈何畅通。现代潜艇作战,为了保持航行的隐秘性,潜艇有时候连发动机都不敢开,纯粹靠着舵在洋流中漂行,越来越先进的各种对潜艇监测监控,让潜艇不得不长时间保持超高的“安静度”,更不要说保持对外界通信了,难不成你还想让潜艇陪岸上聊骚。
1、核潜艇在深潜,甚至是在冰层下深潜时,是如何保证通讯畅通的?
我的回答是——基本没有通信,谈何畅通?现代潜艇作战,为了保持航行的隐秘性,潜艇有时候连发动机都不敢开,纯粹靠着舵在洋流中漂行。越来越先进的各种对潜艇监测监控,让潜艇不得不长时间保持超高的“安静度”,更不要说保持对外界通信了,难不成你还想让潜艇陪岸上聊骚?所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基本处于不露头状态,更不会发送无线电波,
所谓“畅通”的通信,对一艘保持着“静默”状态的潜艇来说是不可能的。核潜艇的战略武器,关系到国家核威慑力以及军事平衡,所以现代对核潜艇的监控几乎出于无孔不入的状态,每一艘核潜艇从出入港开始便进入了持续的“情报战”之中,休假的艇员、捕风捉影的航迹、水声特征、航速与航行的范围评估这场情报战能从地面打到水里,从水里打到太空。
不仅仅是核潜艇,常规潜艇也是如此严格,只要鱼入大海,外界对潜艇的动向只有事先安排的作战计划能纸面评估,具体的动向只有艇员自己知道,许多潜艇事故,都是在演习或任务时间过了己方才知道出了事。何况电磁波在水中的衰减非常厉害,穿透力奇差无比,否则潜艇为何要用声呐探测,而不使用飞机军舰那样的电磁波雷达探测呢?那么核潜艇当真不与外界有一点联络么?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不与外界做联系,潜艇也就无法接受指令,更无法上报自己的情况。所以,核潜艇采用的是折中方案——1.通过短时间、低目标、高穿透的长波电台接受命令;2.通过上浮浮标到水面的方式发送通讯;3.硬浮上去,探出天线联络,所谓“长波电台”,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一台超大的长波广播站。长波水中衰减相对较弱;潜艇接受的超长波,波长1万-10万米,可以穿透30米水深,更深一些也可以通过计算机降噪和纠错来完成,
极长波则可以实现全球对潜艇通信,穿透100-200米水深,但这种技术目前还是试验阶段。然而潜艇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广播”,长波台占地面积非常庞大,这种高功率大型设备动辄占用上千米面积,功率越大,通讯能力越强,所以潜艇根本用不起,而且这些长波还有个老毛病——带宽不足。长波能传递的信息容量很少,想传达翔实的指令是不可能的,只能采用一些简略词汇或预备好的名称代号,尽可能的传达命令,
就这还是有时间限制的,为了避免信息被捕捉,信号被跟踪,潜艇需要约定时间和通讯长度,在专门的“通讯窗口时间”进行命令接收。最早的长波台是日本1927年在爱知县建设的“JND台”,或者叫“依佐美送信所”,日本称之为“世界最大級の長波通信設備「依佐美送信所」”,这座长波台使用了8座250米高的铁塔,构成1.4千米的L型天线送信。
整个二战时期,依佐美送信所不光为日军潜艇送信,还帮助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潜艇部队,战争结束以后,“JND台”被美军没收,从此成了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美军潜艇通讯设施。也正是因为眼红这个东西,苏联人在1958年因为“长波台”问题搞得太霸道,最终导致了中苏翻脸,要知道,有了这么个东西,苏联可以把潜艇通讯向太平洋扩展5000千米。
“JND台”一直被美军边修边建的用到1993年才停机,天线最终在1997年被拆掉,但日本人继续维持了一个“纪念馆”。同时他们也修了个“JJI台”,也就是现在的虾野送信所,这个长波台可以让日本的潜艇信号从太平洋覆盖到印度洋,除了长波台,剩下的就是上浮浮标的短波通信了,这也是核潜艇唯一能与外界“对话”的手段,但这种通讯方式的使用比长波台更加严格,毕竟短波太过于明显,清晰的信号既显眼又容易被捕获,即便加密,破解无非是个时间问题。
文章TAG:深潜 核潜艇 深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