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诗经名句最好写作用得上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名句最好写作用得上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什么意思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一首贺新娘的诗,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说的是诗人看见春天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该诗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段。《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译文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繁密。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什么意思

3,仓央嘉措诗词

作者:清朝仓央嘉措译者:现代高泽言1、千秋月月光挺起胸脯,听到爱人的足声从微风中传来,一簇一簇的露珠,回忆起爱人的灼热……犹如蝴蝶,心儿抖动起闪亮的翅膀,保密啊!东山的溪水,披散着她的玲珑,流荡着我的心事……〔注〕藏文ma—skyes—a—ma(拉丁文转写)一词,系“少女”之意,于道泉先生根据藏文原意将之译成“未生娘”一词,学者多从之。今为文意疏通,并考虑到汉族读者的审美习惯,译者将其转译成“爱人”一词。2、风尘误这阵拂过嫩禾薰醉于原野的微风,弯弯曲曲地为芳草述说着飞蓬的故事:唉!韶华有谢,荣枯易代!看啊——丰润的少年,转瞬间,已似不丹的弯弓!〔注〕藏南、不丹等地盛产良弓,多以竹为之。仓央嘉措生于藏南,有人认为此诗是仓央嘉措的自喻诗。3、倚罗香泪珠滚滚,纯洁并未湿润爱人呵,是我缠绵百年的月儿幽深而又温馨。那是激情的海那海里的舌头,是我的珠宝之城4、凝脂一梦犹如滑落的凝脂,滑入我的眼眸呼吸邂逅芳香;秋水与秋水相遇缠绕的风,柔软的松精美石——变幻着爱抚,在抚摸,却悠然消失〔注〕松精美石:即松耳石(一种宝石),通常绿色,绿里透白称白璁,为上品。藏人多喜之,信其上品有避邪护身之功用。5、桃之夭夭或吻,或泪,都会使我浸沐于——兰心慧质之中,那是成熟的桃子高倨于求慕者的目光之上,难道是——天上的太阳,落在了桃树枝头6、实堪恼回味起你那甜美的温存,黑夜就荡漾起你的眼睛,令我热血沸腾白日里没能和你融为一体夜晚的宫殿,也懊丧如旧苑荒城

仓央嘉措诗词

4,夭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夭桃秾李 [yāo táo nóng lǐ] 生词本基本释义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出 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近反义词近义词夭桃襛李成语接龙李白斗酒 酒馀茶后 后悔莫及 及时行乐 乐极则悲 悲观厌世 世扰俗乱 乱七八糟 糟糠之妻妻荣夫贵 贵不期骄 骄侈淫虐 虐老兽心 心怡神旷 旷古一人 人千人万 万全之策 策名就列列祖列宗 宗庙社稷 稷蜂社鼠 鼠牙雀角 角立杰出 出门合辙 辙乱旗靡 靡衣偷食 食不充饥饥寒交至 至死不变 变古易常 常年累月 月满则亏 亏心短行 行藏用舍 舍近求远 远愁近虑虑周藻密 密密层层 层见叠出 出人意外 外刚内柔 柔而不犯 犯言直谏 谏争如流 流芳后世世掌丝纶 纶巾羽扇 扇枕温被 被褐怀玉 玉食锦衣 衣绣夜游 游山玩景 景星凤皇 皇天后土土龙刍狗 狗党狐群 群雌粥粥 粥粥无能 能者为师 师道尊严 严刑峻法 法无二门 门户之争争猫丢牛 牛鼎烹鸡 鸡鸣而起 起早挂晚 晚节黄花 花攒绮簇 簇锦团花 花样翻新 新愁旧恨恨如头醋 醋海翻波 波路壮阔 阔论高谈 谈论风生 生荣死衰 衰当益壮︾查看更多百科释义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夭桃穠李: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同“夭桃秾李”。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秾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夭桃秾李: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夭桃秾李yāo táo nóng lǐ[释义]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例句] ~,宜早合良缘,毋使婚嫁愆期,致令幼女怀春,吉士有摽梅之赋也。(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八回)
雷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雷厉风行 → 行云流水 →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清水秀 → 秀水明山 → 山明水秀 → 秀出班行 → 行云流水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命关天 → 天壤之别

5,谁知道诗经桃夭的全文及翻译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也。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兴也。蕡,实之盛也。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兴也。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   【题解】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注释   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①:蕡,肥大,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1、夭夭:树枝柔嫩随风摇曳的样子。一说茂盛而艳丽的样子。灼灼:花朵鲜艳盛开的样子。华:同“花”。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易》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结合到本诗中所表现的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而传说婚嫁年龄于此不著,认为不大可能是男三十,女二十。孔疏曰:“《摽有梅》卒章传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会而行之,谓期尽之法。则男女以正谓男未三十女未二十也。此三章皆言女得以年盛时行,则女自十五至十九也。女年既盛,则男亦盛矣,自二十至二十九也。”   2、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之子于归”一句,毛传曰:“之子,嫁子也。于,往也。”《说文》曰:“子,人以为称。”《尔雅·释训》:“之子也,是子也。”子,古代称男子,亦可称女子。《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郑笺云:“之子,是子也。御,迎也。之子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车皆百乘,象有百官之盛。”桃之夭夭   3、宜:和顺、亲善。室:指夫妻所居。家:指一门之内。此句指善处室家和家人。“宜其家室”等句,郑笺云:“宜者,谓男女年时俱当。”《说文》:“宜,所安也。”《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孥。”《齐诗》:“古者谓子孙曰孥。此诗言和室家之道,自近者始。”郑笺云:“族人和则得保乐其家中大小。”所谓的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夫妇。《左传桓公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朱熹《诗集传》:“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王先谦《集疏》:“《孟子》: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上指其夫,故专言家,下论夫妇之道,故兼言室家。”其实,除开具体的细节上的区别,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很好解的,正是对于女子未来的家庭生活的美满祝福。   4、蕡(fén坟):肥大。有蕡即蕡蕡。蓁蓁(音:真):叶子茂密的样子。蓁(zhēn真):叶子茂盛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毛传云:“蕡,实貌。非但有华色,又有妇德。”又云:“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体至盛也。”这是对新娘的各个方面的赞美,主要还是突出了女子作为社会单位的夫妇组合的教化和功利的作用。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枒,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古朴美艳

6,诗经中的成语及其翻译

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 一、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1、【诗经·国风·周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Y: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Y: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Y: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Y: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 之子于归——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Y: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Y: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2、【诗经·国风·召南】 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Y: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 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Y:没有见到你的时候,心里很低落。 有女怀春——有女怀春,吉士诱之。Y:姑娘一见春心动,青年将她心弦拨。 3、【诗经·国风·邶风】 泣涕如雨——瞻望弗及,泣涕如雨。Y:渐渐远去望不见,涕泣如雨泪沾裳。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Y: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悠悠我思——瞻彼日月,悠悠我思。Y:仰望那太阳和月亮,引起我悠悠的思念 新婚燕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Y:你们新婚多快乐,亲哥亲姐不能比。 我心悠悠——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Y:想到须邑和漕邑,我心忧郁不称意。 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Y:爱我至亲好朋友,我们携手他乡走。 4、【诗经·国风·庸阝风】 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诗经·国风·卫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Y:双手白嫩如春荑,,(荑:音题,茅之芽) 肤如凝脂细又腻。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Y: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泣涕涟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Y:高台远眺仍然不见复关,止不住思念泪下涟涟。 二三其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Y:你言行多变没有定则,你三心二意翻覆无德。 言笑晏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Y: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的说笑。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誓:诚恳的承诺;旦旦:如同初生的太阳般活力充沛的人的精神状态。信誓旦旦:诚恳的承诺使人精神振奋。 6、【诗经·国风·王风】 遇人不淑——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诗经·国风·郑风】 人言可畏——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孔武有力——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8、【诗经·国风·魏风】 夙夜无寐——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9、【诗经·国风·唐风】 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悠悠苍天——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10、【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诗经·国风·曹风】 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12、【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万寿无疆——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风雨漂摇——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二、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1、【诗经·大雅·文王之什】 自求多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小心翼翼——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天作之合——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2、【诗经·大雅·生民之什】 不可救药——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同仇敌忾——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诗经·大雅·荡之什】 投桃报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进退维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爱莫能助——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长舌之妇——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三、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1、【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兄弟阋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寿比南山——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乔迁之喜——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2、【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不醉无归——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3、【诗经·小雅·彤弓之什】 载沉载浮——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诗经·小雅·小旻之什】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巧言如簧——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生不逢辰——我生不辰,逢此鞠凶。 5、【诗经·小雅·桑扈之什】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绰绰有裕——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四、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1、【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 高高在上——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2、【诗经·颂·商颂】 无所适从——寝成孔安,无所适从。
寒月低语,太帅了,楼上说明一切

7,这首诗的意思

【赏析】: 王建《宫词》共百首,描写宫女生活,素材据说得自一位作内侍的宗人王守澄。但它也并非全属纪实性质,《石洲诗话》说:“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颇中肯綮。这首诗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一首。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一样具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封建时代的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就深深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到这里,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予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王建《宫词》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赏析】: 王建《宫词》共百首,描写宫女生活,素材据说得自一位作内侍的宗人王守澄。但它也并非全属纪实性质,《石洲诗话》说:“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颇中肯綮。这首诗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一首。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一样具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封建时代的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就深深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到这里,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予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王建《宫词》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生卒年不详,河南人。其诗多写闺情、乡思,内容狭窄。染寓情于景,蕴涵含蓄,颇有名篇传世。 作品注释 注解: 1、阑干:纵横的意思。 韵译: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 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 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评析: 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 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 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 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 然生趣。 简析: 诗中月夜里春天的气息,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和品味到的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王建《宫词》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文章TAG:夭夭以生夭夭  以生  诗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