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路好时怎么扩大产能,这一点你可能学学富士康,流程化标准化,一条流水线没日没夜的生产。世界缺芯,以28nm需求最旺盛,有些14nm及以上产能却不饱和目前,全球半导体产能供不应求,且业界普遍预期产能短缺情况会延续到2022~2023年,来自芯片行业的专业消息称,大陆目前产能最紧张的产能不是14nm,或者7nm工艺,而是55nm。
1、雷军为什么不把产能扩大?
说白了,产量一大,那就是oppo和vivo,大家仔细想想看,小米,这个牌子,每次为什么要靠抢,因为大家觉得性价比高,但是事实上,对比同价位的,没有便宜多少啊,而且还发烫,然后一说小米产品有问题了,粉丝就开始说,没有抢上就酸人家~~~你看,这锅背的,如果量产了,谁来背锅~~??终归是营销方式的套路人是一个很神奇的动物,东西多了,人人都有,就不珍惜,但是少了,就开始想得到,觉得自己应该有,很矛盾,对吧,小米就抓住了我们的这个心理,告诉大家,我这个东西确实不错,但是要靠抢,你就说你买不买吧,进而久而久之,我们大家都有个错觉那就是,雷军一发布,那么黄牛党,有饭吃了。
,。这对小米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名声,给外界就是,他家的东西是要靠抢的啊,计划经济啊,这很稀有啊,无形中提高了品牌的价值,毕竟用手机,人也讲究个牌子嘛,而小米的抢购模式,就恰好满足了人对于限量版,奢侈品的那种心里的小安慰,手机更新换代快速,一年多部旗舰机,产多,买不掉因为安卓的产品线和苹果的还不太一样,它这个产品众多,什么价格区间,受众人群都得考虑,这就使得对于每次产品的量,有个合理的分配,你看今年,小米6,小米8,这直接都干两代了,这可是苹果需要用至少两年甚至三年完成的事情啊,可见我们小米的旗舰机是多么的日常。
,。,品牌太多,无疑不是一家独大,产多反而是弊端我想问问大家市面上,你能叫出来名字的手机有几家?苹果,三星,诺基亚,华为,魅族,oppo,vivo,金立,360,锤子,1 ,小米,努比亚至少13个以上,但是我们的用户就那么多,就是考虑到用户要换机的需求在里面,但是还有那么多厂商来分蛋糕啊,那你说,你能分多少,再厉害,别的牌子还有粉丝啊,比如锤粉,是吧?所以啊,产量高了,只能低价,今年卖不完,明年再卖还要掉价,这个不保值啊,从它发布开始,就一直在掉,这点雷布斯确实高明。
2、ASML同意出售光刻机,中芯却一直扩大28nm产能,为何不冲刺7nm?
芯片产业,外忧内患并存,在中国本土芯片的解围纾困之战中,首先抵达14nm工艺的排头兵中芯国际,12个月之内,在北京、深圳两地,投入百亿美金,两度大幅扩增28nm及12英寸晶圆产能。其实大力扩展28nm产能的,除开中芯国际,还有干脆放弃先进工艺研发、已经做出28nm特色的联电,甚至还有领军晶圆代工的台积电,斥资28.87亿美元,扩充其南京厂28nm产能,
当摩尔定律开始挑战3nm工艺,大家的眼光都聚焦在苹果A、骁龙、麒麟这些基于先进技术的明星芯片产品时,当半导体产业链在逆全球化趋势境下,成为卡住我们脖子的最急需突破时,中芯为什么不大力稳固14nm先进工艺,甚至向7nm更高制程发起冲击呢?先进制程是半导体产业的绝对主流吗?在半导体现状下,务实与先进追求如何平衡?本文试图解释这些疑惑。
世界缺芯,以28nm需求最旺盛,有些14nm及以上产能却不饱和目前,全球半导体产能供不应求,且业界普遍预期产能短缺情况会延续到2022~2023年,缺芯最缺的是哪种芯片?代工厂的行动最能说明答案。中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的多家知名半导体厂相继宣布建设新的12英寸晶圆厂,这其中以扩产12吋28纳米以下制程为主,主要辐射到5G智能手机配件、数据中心边缘运算、电动车与自动驾驶等缺芯现象突出的领域,
来自芯片行业的专业消息称,大陆目前产能最紧张的产能不是14nm,或者7nm工艺,而是55nm。一线代工厂28nm产能已经排到明年尽管国内龙头中芯国际,已经实现14nm的大规模量产,但是由于客户、设备、材料的不确定性,中芯国际最近披露的月财报显示,14/28nm工艺在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占比下降至5%,低于三季度的14.6%。
文章TAG:雷军 劳力士 产能 劳力士怎么不扩大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