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萍乡芦溪的建勋寺在哪里

就是在往县医院的十字路口后,以前的老铁路旁。
你好!我也是芦溪的 但是没听说过如有疑问,请追问。

萍乡芦溪的建勋寺在哪里

2,有谁知道这座寺庙是谁建的

此地建庙宇,必有它的历史典故,挖掘涟水历史文化,必将会涟水带来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诸如淮阴的韩侯府,咱们涟水能仁寺,淮安里下河古镇等等,
法华寺,外资修建,我县是紧钱磕货,所以建的小了,很小气

有谁知道这座寺庙是谁建的

3,广仁寺是哪一宗教的寺院你还知道哪些这类寺院你对宗教了解多少

广仁寺系清康熙皇帝1703年巡视西陲时在长安古城墙内西北角敕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御意为:巩固西北多民族团结稳定。距今三佰多载春秋。 是陕西省唯一的喇嘛庙! 全国喇嘛庙一览表:http://www.mjjq.com/tours/431.html

广仁寺是哪一宗教的寺院你还知道哪些这类寺院你对宗教了解多少

4,桂林那里有寺庙

在信义路的“能仁寺”庙,还有六和菜市七星公园旁的“祝圣寺”,另外西山公园最里面的寺庙也可以哦,都是年代的老寺庙,如果是自己带的配饰最好不要开光,因为开光后的忌讳很多,心诚则灵吧
市中心往少年宫那边 听说蛮灵的
丽君路信义路口有个,尧山那里有个道教的(好像还在建)
市中心的信义市场那里有一个。
七星公园 虞山公园 七星公园桂工朝向的大门附近有个栖霞寺阳朔十里画廊上的鉴山寺
西山公园

5,仁皇山是什么意思

仁皇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北面的太湖度假区,山似巨凤,羽翰青翠,龙飞凤舞,原名“凤凰山”。公园总面积约325公顷,其中山地250公顷,占77%;平地75公顷,占23%,山体主峰海拔约211米。规划建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仁皇山风景区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有机组织景区景点,形成了“一心一环两片双轴多区”的规划结构。一心指文化“心”——以仁皇飞云景区为核心,强调文化内容的表达;一环指休闲“环”——环仁皇山山麓的休闲景观大道;两片指山林片和平原片;双轴指以南入口、仁王寺和仁皇阁组成的南北向景观控制轴和以东入口、仁皇阁和山脊线组成的东西向景观控制轴;多区指沿·..唐肃宗时,文喜禅师在凤凰山建“仁王寺”,山以寺名,凤凰山就有了一个具宗教文化印记的名号:“仁王山”。
你百度去

6,佛教十刹分别是在哪几个地方

【五山十刹】   五山与十刹之并称。又作五岳十刹、五岳十山。略称列岳。即指中国与日本官寺制度中最高与次高的寺院。   (一)中国之五山十刹︰据拖宋濂《宋学士集》〈翰苑别集〉卷十的住持净持禅寺孤峰德公塔铭所载,五山十刹系因史弥远之奏请而创始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   中国古代无禅寺,隋唐以来,修禅者唯藉律院以居,及至五代,吴越王钱镠(907~932在位)皈依禅法,始将江南各寺之教寺改为禅寺,于是禅寺渐多。宋代江南禅刹兴盛;宁宗时,依卫王史弥远之奏请,始定江南禅寺之等级,设禅院五山十刹,以五山位在所有禅院之上,十刹之寺格次于五山。   相传此五山十刹,乃仿效印度之五山五精舍(又称五精舍十塔),即鹿苑、祇园、竹林、大林、那烂陀等五精舍,顶塔、牙塔、齿塔、发塔、爪塔、衣塔、钵塔、锡塔、瓶塔、盥塔等十塔。但事实不详。   宋代的禅院五山十刹,享有免税等特权,其住持由官方派任,寺院的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后来,天台教院亦设教院的五山十刹,与禅院互争长短;降至元、明,禅教盛名未墬,且仍争持不下。元文宗有鉴于此,乃于顺至元年(1330),将金陵潜邸改建为大龙翔集庆寺,勒冠五山之上,五山之势力乃渐趋衰微。明·洪武初年(1368),将大龙翔集庆寺改名天界寺,位列五山之上,以总辖天下僧尼。   兹将禅院与教院之五山十刹列表如左(此表转载自黄敏枝所著《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   (二)日本之五山十刹︰又称扶桑五山十刹。系仿自中国的五山十刹制而设。其中,五山之设最早见载于《无象和尚行状记》,即正安元年(1299),北条贞时以镰仓净智寺位列五山之一。可知五山制度起于镰仓末期,然其机构则至室町时代始告完成。十刹制度的设置,较五山制为晚,约在建武(1334~1336)初年;一说系历应四年(1341)八月二十三日,由足利直义所设定。   类 别 寺 院 名 称 地 点    禅院五山 1.径山(兴盛万寿禅)寺 杭州临安县径山(杭州市余杭径山)   2.(景德)灵隐寺 杭州钱塘县灵隐山(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网站 http://www.lingyinsi.com)   3.净慈(山报恩光孝禅)寺 杭州钱塘县南屏山(杭州市南山路)   4.天童(山景德)寺 明州鄞县天童山(宁波市鄞州区,天童禅寺网站 http://www.ttscn.com)   5.阿育王(山广利禅)寺 明州鄞县阿育王山(宁波市鄞州区)   禅院十刹 1.中天竺(山天宁万寿永祚)寺 杭州钱塘县(杭州市天竺路,法净禅寺)   2.道场山护圣万寿寺 湖州乌程县(网站 http://www.hzwss.org)   3.蒋山太平兴国寺 建康上元县   4.万寿山报恩光孝寺 苏州吴县(江苏省苏州市)   5.雪窦(山资圣)寺 明州奉化县(宁波奉化溪口,雪窦山资圣禅寺)   6.江心(山龙翔)寺 温州永嘉县(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   7.雪峰(山崇圣)寺 福州侯官县(福建省泉州南安康美镇杨梅山)   8.云黄山宝林寺 婺州兰溪县(浙江金华兰溪)   9.虎丘山(云)灵严寺 苏州吴县   10.(天台山)国清(教忠)寺 台州天台县   教院五山 1.上天竺寺 杭州钱塘县(杭州市天竺路,法喜讲寺)   2.下天竺寺 杭州钱塘县(杭州市天竺路,法镜寺)   3.能仁寺 温州永嘉县   4.白莲寺 明州    5.不详    教院十刹 1.集庆寺 杭州钱塘县   2.(崇恩)演福寺 杭州钱塘县   3.普福寺 杭州钱塘县   4.慈感寺 湖州   5.宝陀(观音)寺 明州昌国县   6.湖心寺 绍兴   7.大善寺 苏州   8.北寺 苏州   9.延庆寺 明州鄞 县   10.瓦官寺 建康上元县   日本五山十刹的特色,在于五山位在京都、镰仓的中央丛林,而十刹则广设于全国各地。此中,五山之位次屡有变更,至德三年(1386)以京都南禅寺位在五山之上,另于京都、镰仓各定五寺为五山,后世皆沿用之。   即第一︰天龙、建长;第二︰相国、圆觉;第三︰建仁、寿福;第四︰东福、净智;第五︰万寿、净妙。其中,天龙、相国两寺轮流为五山之首席,且京都五山在镰仓五山之前。   至于十刹,自历应四年以迄康历元年(1379)新设准十刹制度之间,十刹位次经过二次变动。此后,十刹不再只限十座官寺,如十五世纪末叶有四十六寺,中世末叶多达六十余寺。然其寺格仍在五山之次。   日本五山除具有最高寺格之意义外,在室町时代之曹洞宗诸派(道元、大应两派除外),以梦窗派与圣一派为主而形成大门派。并奉幕府之命,以五山为中心,止住十刹、诸山,成为幕府的外交、文化顾问而活跃于当时。世称五山派、五山丛林,或单称五山。五山禅僧善汉诗汉文,故室町时期的五山汉文学在日本汉文学史上大放异彩;此即所谓五山文学。又在日本印刷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山版,也在五山开版印刷,而五山禅僧所酿成的各种文化,在日本衣食住等一般文化上也给与不小的影响。   [参考资料] 《扶桑五山记》卷一;《和汉禅刹次第》;《禅林象器笺》〈区界门〉;《中日佛教交通史》(《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东明和尚塔铭》;《和汉禅刹次第》;《镰仓五山记》;《五山十刹变迁考》;《五山文学小史》;《五山十刹辩》。
杭州市
灵隐寺

7,五山是指哪五山

1.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其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州、蓬莱五山。 2.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谓“五山”禅僧的贡献很大。“五山十刹”是在全国禅寺中选出五个规定为最高位的寺院,在它们之下再置十所禅院。据说这种制度是仿照南宋的做法。鎌仓末年在嫌仓开始设立建长寺、圆觉寺等为五山,此后又扩大到京都,把南禅、建仁、东福诸寺也列于五山之中。但“五山”未必是五寺。到室町幕府足利义满时才正式制定“五山十刹”之制。至德三年(1386)规定把京都的南禅寺置于五山之上,以京都的天龙、相国、建仁、东福、万寿五寺和鎌仓的建长、圆觉、寿福、净智、净妙五寺共同作为全国的五山。所谓“十刹”,是地位仅次于五山的十座寺院,虽有建置,但变动次数很多,到15世纪末已达46座。在五山之上设“僧录”一职,负责任免五山十刹及著名禅寺的住持及有关诉讼裁判、接受寺田、缴纳税金等事务,后来还为幕府起草政治外交的文书。所谓“五山禅僧”泛指在五山十刹及在它们影响下一切官寺中的禅僧,一般不把临济宗中的“反主流派”的“应灯关派”和曹洞宗包括在内。 3. 五山(Wǔshān)在广州城区东北郊、五山路中段,北与沙河镇长 村 相邻,南至广九铁路。因该处山塘为五个山头环绕,喻“...1.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其中有岱舆、员峤、方壶、瀛州、蓬莱五山。 2.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谓“五山”禅僧的贡献很大。“五山十刹”是在全国禅寺中选出五个规定为最高位的寺院,在它们之下再置十所禅院。据说这种制度是仿照南宋的做法。鎌仓末年在嫌仓开始设立建长寺、圆觉寺等为五山,此后又扩大到京都,把南禅、建仁、东福诸寺也列于五山之中。但“五山”未必是五寺。到室町幕府足利义满时才正式制定“五山十刹”之制。至德三年(1386)规定把京都的南禅寺置于五山之上,以京都的天龙、相国、建仁、东福、万寿五寺和鎌仓的建长、圆觉、寿福、净智、净妙五寺共同作为全国的五山。所谓“十刹”,是地位仅次于五山的十座寺院,虽有建置,但变动次数很多,到15世纪末已达46座。在五山之上设“僧录”一职,负责任免五山十刹及著名禅寺的住持及有关诉讼裁判、接受寺田、缴纳税金等事务,后来还为幕府起草政治外交的文书。所谓“五山禅僧”泛指在五山十刹及在它们影响下一切官寺中的禅僧,一般不把临济宗中的“反主流派”的“应灯关派”和曹洞宗包括在内。 3. 五山(Wǔshān)在广州城区东北郊、五山路中段,北与沙河镇长 村 相邻,南至广九铁路。因该处山塘为五个山头环绕,喻“五马饮泉”,故名。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我国五岳之东岳。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在夏、商时代,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定大位,刻石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封禅泰山以后,汉代武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相继效仿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历代著名的文人学士,也都慕名相继来此,赞颂泰山的诗句,歌赋多达一千余首。杜甫《望月》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西岳: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南岳: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距衡阳市中心近50公里,自古天下闻名,尤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形成的人文景观著称。衡山有72峰,南起衡阳市城南的回雁峰,北止长沙市的岳麓山,峰峰秀丽,峰峰神奇,在湖湘大地上逶迤800公里。南岳景区占面积达85平方公里,主峰祝融峰海拔高度达1290米,高耸云天之外。 南岳衡山的历史极其悠久,可上溯5000年。据传说黄帝、舜均曾来此祭礼天地,大禹也曾来此杀白马以祭拜,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迹。东汉年间道教渗入衡山开坛,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佛教进入南岳,经逐渐发展,南岳衡山成了“十大丛林、八大茅庵”之地。因为这里是佛、道二教的圣地,故而历代以来云集了众多的高僧仙道,同时亦留下了众多的著名寺庵、道观,香火旺盛,绵延不绝。 北岳:素有“寨北第一名山”美称的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千米处,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 恒山分为东、西南峰,最高峰东峰天峰岭,海拔2190米,其中西峰名为翠屏山,两峰对峙,以金龙峡分开,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为古杨家将征战之处。 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天峰、翠屏两山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间散布着楼台殿宇。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区。在悬崖峭壁上面,还留有很多名人题咏,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景观更令人神往。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嵩山之名源于《诗经》:“嵩高维岳,峻极于天”,遂简称为“嵩山”。东周时因其地处“天地之中”而被尊为中岳。嵩山海拔1494米,北临黄河、洛水,南临颖水、箕山,东西绵延起伏60多公里,是黄河与淮河的分水岭。 嵩山紧临九朝古都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洛阳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喉。轩辕关是秦汉八大关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文士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家出入、强手云集的所在。嵩山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东西两座大山组成。传说大禹的两个妻子分别居住在这两座山内。 嵩山又是佛教胜地,这里有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建成于公元495年(宋建武二年),当时印度僧人跋陀来中国传教,在魏孝帝主持下建起该寺。由于该寺地处少室山之阴的幽谷密林之中,故而得名。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同时这里也是少林拳法的创造地,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五岳既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考较中岳嵩山的特点,雄险有之,奇秀有之,其所不同于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一是嵩山的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层峦迭嶂,雄浑奇秀,林壑优美,寺庙林立,古迹棋布, 素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说。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有时一线之分,上下岩层就相差好几亿年,从山脚到山顶,跨越的就是地球的历史,有时一步之距可达数亿年之遥,这种感觉别处难以寻找。二是嵩山的历史文化灿烂,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夏禹浚九河以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使古老的嵩山处处闪烁着深奥而奇妙的熠熠光辉。

文章TAG:建仁寺建仁寺  萍乡  芦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