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孩子认真观察细节,首先大人必须是拥有观察能力的人,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多问孩子,看到了什么。中小学生写观察作文,多是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那么就要真正去近距离接触这一事物,细细研究这一物品,例如写《豆芽成长记》就要真正的去泡一次豆芽,把它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要看清楚才能做到有话可写,再利用上述观察和写作的手法多角度用文字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写好一篇观察作文。
1、如何引导孩子认真观察细节?
要引导孩子认真观察细节,首先大人必须是拥有观察能力的人,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多问孩子,看到了什么?比如蜻蜓,蚂蚁,树叶等等,再问孩子,它们身子长什么样?翅膀长什么样?颜色什么样?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了,他就能对这个事物有深刻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那我们就要耐心去帮助引导孩子,与孩子进行关于此事物的探讨,要注意多聆听孩子的想法,相信长此以往,一定能帮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细节的好习惯。
2、如何从小细节观察猫咪身体状况?
1.精神状态平时活泼的猫咪突然精神不振了,那么很有可能患病了2.日常习惯平常你回家的脚步声,钥匙开门声的刺激,它会到门口迎接你,3.进食和饮水食量下降可能是牙齿和口腔问题,也可能是严重病症的表现。食量猛增则可能是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而饮水量增加也有可能是肾病或糖尿病问题。4.消瘦和突然变胖了健康的猫咪不会忽瘦忽胖的,平常你用手触摸可以感觉到的,
3、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自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联想和想象也就学会了写作。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是学好作文的基本功,方法如下:一、观察要有层次感,按一定顺序来进行,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从点到面或者由内向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例如景物描写,要先远看写整体印象,再近看,点面结合突出景物特点,
如图所示,写《大峡谷游记》,来到景点要有一个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的整体景色的观察。对人物的观察也是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外表到内在等顺序进行观察描写,例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是从局部到整体刻画——“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还有对阿累《一面》中对鲁迅的观察和描写,采用由远及近,突出性格特点的描写。如下图所示:对小动物的观察也是这样:二、观察描写要多角度进行,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调动感官和联想、想象,才能对人、事、物具体细致的描写,1、景、物观察常用的是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的写法也是写景和状物作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例如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中对月色下的荷塘进行的经典描写,就运用了静动结合的写法:一静一动,写出了荷塘月色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同学们在写景时也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观察描写景或物。2、虚实相生,也是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是由眼前景或物,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的一种写法,常用来表达作者的一种希望或向往,起到情感升华的作用,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由眼前的桃花、杏花、梨花想到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另外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由眼前景联想到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上去的一种写法,
因此观察描写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插上联想和丰富的翅膀,文字表达才会更具神彩,情感也会更加饱满。3、运用“五觉”法,充分调动自身感官,多角度观察、感受、体味、描写某一景、物,“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实写任何人、事、物都离不开人类的感官感受、体味,即使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同样需要“五觉”传达情感,在同学们常写情感类记叙文中,经常缺乏肢体触摸,即使是写自己生病,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医院去看病,也很少写到“妈妈轻轻地摸摩着我被输液地针扎得青紫的手背,心疼地看着我”或者“我妹妹一见我,就张开双臂,飞奔着扑过来抱着我的大腿,直到我把她抱起,在她那满是奶香味的、胖乎乎的小脸上亲一口,她才甜甜地、满足地笑起来。
文章TAG:细节 观察 引导 孩子 如何观察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