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模块化分秒计时码表1992年,随着Pilot双计时码表型号3711的引入,万国表永远改变了计时码表的游戏规则。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什么是分秒机制,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两根计时码表指针,一种方法是使用两个或三个计时码表,同时启动它们,并根据需要暂停/结束它们的计时。
1、为什么表可以一秒一跳,表怎么知道一秒是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看似无厘头,但是实际上背后还是有很深刻的科学原理的。简单来说,我怎么控制手表指针有规律地走字、并且让每一秒钟尽量符合标准的一秒钟的时间?首先我们看看老式的摆钟【如下图所示】,可能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为什么好好的钟下面要放个东西不停地晃来晃去——实际上这个东西不是为了晃晕你,也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我们的计时精确程度极度依赖这个摆。
实际上这就是物理上所谓的“单摆”【如下图所示】,为什么单摆对于钟来说非常重要呢?因为单摆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基本上跟摆动的幅度大小没有关系,而只跟单摆的质量和绳子的长度有关。所以只要单摆制造出来、形状和质量是一定的,那么不同的人推动单摆,单摆的摆动时间都是一样的,这就给我们的计时带来了很大的准确性,而这个单摆的运动,本质上是叫做“简谐运动”,意思就是“简单的谐振运动”【如下图所示】,因为这种运动的轨迹可以用一段三角函数来表示。
这种运动最大的好处就是,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跟运动的距离没有关系,下面的这个所谓的“弹簧振子”就是最简单的简谐运动机构,其中可以看到,不管把小球拉到多远的位置再放手,小球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都是一定的。那么手表上没有钟摆呀,那是怎么保证秒针跳动的时间间隔是一秒钟呢?很简单,其实手表里面也有一个进行“简谐运动”的机构,那就是所谓的“摆轮”,只要打开机械手表之后,就可以看到这个正在来回转动的“圆圈”【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不过这里的弹簧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弹簧,而是“扭转弹簧”,意思就是扭转之后弹簧才会有恢复力矩【下面这张图就是摆轮,还有中间像大大泡泡卷一样的扭簧】,所以这个摆轮来回摆动的时间也是一定的,就是这个机构告诉手表多长时间是一秒钟。那么有人又要问了,电子表里面又没有单摆、有没有摆轮,那是怎么计时的呢?实际上电子表里面也是有“摆”的,但是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跟机械有关的“摆”,而是电子钟摆——石英谐振器【如下图所示】,
运用石英晶体上的电极对一颗被适当切割并安置的石英晶体施以电场时,晶体会产生变形。这就是逆压电效应,当外加电场移除时,石英晶体会恢复原状并发出电场,因而在电极上产生电压。这样的特性造成石英晶体在电路中的行为,类似于某种电感器、电容器、与电阻器所组合成的RLC电路,而这样的行为,本质上还是一种“简谐运动”,所以当然还是可以准确地记录时间了。
2、为什么计时码表如此吸引人?
徐不工:计时表机芯,美轮美奂,很多品牌能做出陀飞轮,却不一定能够有自己的计时码表机芯,大家已经说了很多,我再推荐几只双追针计时码表。(当然了,以前叫做双追,新的说法是,就叫追针而已,)关于分秒计时码表历史的入门介绍这些腕表不同于典型计时码表中的一根扫式秒针,它有两根扫式秒针。通常其中的一根有一个开环,而另一根有尖尾,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什么是分秒机制,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两根计时码表指针?当你激活典型的计时码表时,一个扫式指针开始计量经过的时间。一旦完成该指针完整的一圈旋转,分钟计数器(通常是位于3点钟处的子刻度盘)增加1,计时码表开始计量第二分钟,但是,如果你想精确计算期间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例如赛马比赛的单圈时间,同时仍然想要计量整个过程的时间呢?一种方法是使用两个或三个计时码表,同时启动它们,并根据需要暂停/结束它们的计时。
第一款模块化分秒计时码表1992年,随着Pilot双计时码表型号3711的引入,万国表永远改变了计时码表的游戏规则,这是第一款采用模块化分秒机芯的腕表。它的机芯是由RichardHabring先生在Valjoux7750的基础上制造的,万国表双计时码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设计和制造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
文章TAG:一秒 计时 一跳 表为什么可以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