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谢邀回答瓷胎珐琅画和料胎珐琅画,指的是烧瓷、搪瓷制品在胎上作画的方法,在瓷胎上作画叫瓷胎珐琅画,在玻璃胎上作画叫料胎珐琅画。
1、掐丝珐琅工艺源自哪个朝代?
珐琅彩起源于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出于官窑,珐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
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当时,广州的产品多保留着西方文化的韵味,由于烧造技术不高,釉料呈色不稳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请法兰西画珐琅艺人陈忠信来京,在内廷珐琅处指导烧造画珐琅器。
掐丝珐琅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制胎,即以红铜板制出器形;掐丝,即将压扁的铜丝依设计饰纹粘牢于胎体;烧焊,将其再次焊接牢实;点蓝,依饰纹中颜色依次上釉彩,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后加亮白;烧蓝,点一次蓝即烧一次,重复多者可达3次;磨光,以细砂石、黄石及木炭分别逐次打磨光滑蓝料与铜丝的粗糙处;镀金,即抛光除锈的最后一道工序,
2、瓷胎画珐琅与料胎画珐琅哪一种工艺更难,多少人了解画珐琅彩?
谢邀回答瓷胎珐琅画和料胎珐琅画,指的是烧瓷、搪瓷制品在胎上作画的方法。在瓷胎上作画叫瓷胎珐琅画,在玻璃胎上作画叫料胎珐琅画,这种工艺在清朝康熙、雍正、䢀隆为鼎盛时期,这两种方法以料胎珐琅画难度更大,其难点在于釉色温度和料胎的熔点几乎一致,很难控制,必须严格掌握炉温和料胎薄厚。有的制品(如鼻烟壺)要数次着色,反复彩烧,釉料要上一次,烘烧一次,反复几次。
文章TAG:珐琅 工艺 掐丝 源自 朝代 哪里学珐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