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3414试验

3414”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比例、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首要途径,也是筛选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什么是3414试验

2,股票3414手什么意思

股票每手为100股,那么3414手为 3414*100=341400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手100股,也就是341400股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股票3414手什么意思

3,3414是什么意思啊

只知道惠普有个3414型号的打印机
3414应该是相思一世吧
你说的是一些数字的意思呢, 我只知道一些牌子的产品代号有3414的

3414是什么意思啊

4,什么是3414完全试验方案

答:“3414”完全试验方案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见表2-1。表2-1 “3414”试验方案处理试验编号 处理 N P K1 N0P0K0 0 0 02 N0P2K2 0 2 23 N1P2K2 1 2 24 N2P0K2 2 0 25 N2P1K2 2 1 26 N2P2K2 2 2 2表2-1 “3414”试验方案处理(续)-1试验编号 处理 N P K7 N2P3K2 2 3 28 N2P2K0 2 2 09 N2P2K1 2 2110N2P2K3 2 2311N3P2K2 3 2212N1P1K2 1 1213N1P2K1 1 2114N2P1K1 2 1 1“3414”设计方案除了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的拟合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可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此外,通过处理1,可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N0P0K0)产量。

5,3414测土配方施肥

3414测土配方就是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的实验规范具体情况可看下面的内容4.1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4.2 试验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本技术规范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 4.2.1 “3414”完全实施方案 “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表4-1 “3414”试验方案处理(推荐方案) 试验编号 处理 N P K 1 N0P0K0 0 0 0 2 N0P2K2 0 2 2 3 N1P2K2 1 2 2 4 N2P0K2 2 0 2 5 N2P1K2 2 1 2 6 N2P2K2 2 2 2 7 N2P3K2 2 3 2 8 N2P2K0 2 2 0 9 N2P2K1 2 2 1 10 N2P2K3 2 2 3 11 N3P2K2 3 2 2 12 N1P1K2 1 1 2 13 N1P2K1 1 2 1 14 N2P1K1 2 1 1 该方案除了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可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的试验设计与统计技术手册。 4.2.2 “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 要试验氮磷钾某一个或两个养分的效应,或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3414”的完全实施方案,可在“3414”方案中选择相关处理,即“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这样既保持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实验总体设计的完整性,又考虑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的特点和不同试验目的的具体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如有些区域重点要检验氮、磷效果,可在K2做肥底的基础上进行氮、磷二元肥料效应试验,但应设置3次重复。具体处理及其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列于下表。 表4-2 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与“3414” 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 处理编号 “3414”方案处理编号 处理 N P K 1 1 N0P0K0 0 0 0 2 2 N0P2K2 0 2 2 3 3 N1P2K2 1 2 2 4 4 N2P0K2 2 0 2 5 5 N2P1K2 2 1 2 6 6 N2P2K2 2 2 2 7 7 N2P3K2 2 3 2 8 11 N3P2K2 3 2 2 9 12 N1P1K2 1 1 2 上述方案也可分别建立氮、磷一元效应方程。 在肥料试验中,为了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一般把试验设计为5个处理:无肥区(CK)、氮磷钾区(NPK)、无氮区(PK)、无磷区(NK)和无钾区(NP)。这5个处理分别是“3414”完全实施方案中的处理1、2、4、8和6。如要获得有机肥料的效应,可增加有机肥处理区(M);检验某种中(微)量元素的效应,在NPK基础上,进行加与不加该中(微)量元素处理的比较。试验要求测试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进行考种和计产。设计中,氮、磷、钾、有机肥用量应接近效应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或用其他方法推荐的合理用量。 表4-3 常规5处理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 “3414”方案处理编号 处理 N P K 无肥区 1 N0P0K0 0 0 0 无氮区 2 N0P2K2 0 2 2 无磷区 4 N2P0K2 2 0 2 无钾区 8 N2P2K0 2 2 0 氮磷钾区 6 N2P2K2 2 2 2 4.3 试验实施 4.3.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地块平坦、整齐、不同肥力水平、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4.3.2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田间试验应明确所用的作物品种,一般应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的品种。 4.3.3试验准备 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多点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混合土样。 4.3.4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一般设3~4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 小区面积: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作物小区面积一般为20~50m2,密植作物可小些,中耕作物可大些;小区宽度,密植作物不小于3m,中耕作物不小于4m。设施蔬菜作物一般为20~30 m2,至少5行以上。多年生果树类选择土壤肥力差异小的地块和树龄相同、株形和产量相对一致的单株成年果树进行试验,每个处理不少于4株。 4.3.5试验记载与测试 见附件1。 具体内容和要求: ——试验地基本情况,包括: 地址信息:省、县、乡、村、邮编、地块、农户姓名; 位置信息:经度、纬度、海拔; 土壤分类信息:土类、亚类、土属、土种; 土壤信息:土壤质地(砂土、壤土、粘土)、土层厚度(>=60cm、30-60cm、<30cm)和土壤障碍因素(易旱、易涝、盐害、碱害)。 ——试验地土壤养分测试:有机质、全氮、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必要时进行植株氮诊断和中微量元素测定等。 ——试验气象因素:多年平均及当年气温、降水、日照和湿度等气侯数据。 ——填写前一(和二)茬施肥情况,调查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等肥料种类和价格。 ——生产管理信息:灌水、中耕等。 ——田间调查与监测 ——生育性状调查:因不同作物而异,选择关键生育期调查作物重要生育指标。 ——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经济产量测试,可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执行。 ——植株养分测试:测试方法见附件10。 4.4 试验统计分析 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1)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2)中国肥料信息网中有关的统计方法与程序(http://www.natesc.gov.cn/sfb /TfgjHgfx.htm)。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步骤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九项重点内容。 (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 (3)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 (4)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5)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 (6)示范推广。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既要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又要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这是限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瓶颈”。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是推广前要做的工作。推广“一袋子肥”模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也有利于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 (7)宣传培训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 (8)效果评价。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最终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为科学地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必须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动态调查。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性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测土配方施肥原理: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补偿)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等为理论依据,以确定没养分的施肥总量和配比为主要内容。为了补充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怀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种植密度、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一)养分归还(补偿)学说:作物产量的形成有40%~80%的养分来自土壤,但不能把土壤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库”。为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保持土壤养分的携出与输入间的平衡,必须通过施肥这一措施来实现。依靠施肥,可以把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土壤,确保土壤能力。 (2)最小养分律: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限制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种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也就是最缺的那种养分(最小养分)。如果忽视这个最小养分,即使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再提高。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量,产量才能相应提高。经济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将作物所缺的各种养分同时按作物所需比例相应提高,作物才会高产。 (3)同等重要律: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即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如玉米缺锌导致植株矮小而出现花白苗,水稻苗期缺锌造成僵苗,棉花缺硼使得蕾而不化。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同等重要,不能因为需要量少而忽略。 (4)不可代替律:作物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在作物内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如缺磷不能氮代替,缺钾不能用氮、磷配合代替。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进行补充。 (5)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步减少。当施肥量超过适量时,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曲线模式,而呈抛物线模式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会呈递减趋势。 (6)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产量高低是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施肥措施必须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发挥生产体系的综合功能;另一方面,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作用,也是提高肥效不可忽视的问题。

文章TAG:3414什么  3414  试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