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重阳节晚上出现的月相是怎样的

凸月(新)

重阳节晚上出现的月相是怎样的

2,月相表如何看月相

就那么几个名词 对应起来一看就知道了涩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月相表如何看月相

3,月相在一天内的变化是什么样

一天内的变化???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
是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一大段距离
月亮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们看不见它,这便是农历三十、初一。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时分,镰刀状的新月在西边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时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月”,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渐增大,我们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满月),月亮同太阳遥遥相对,我们看到一轮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时落下。满月后,月亮的圆轮部分日益亏损,但还是超过一个半圆,我们叫它凸月,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圆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东,黎明时挂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圆继续亏损,成为挂在东方的一轮残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现在我想大家对整个月的月相应该有了比较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对照着三球仪,回顾一下整个月的月相变化顺序。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它们的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等于29.5天。
0~6时,氧气含量降低;6~18时,氧气含量增大到稳定;18~24时,氧气含量降低。
月相定义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详情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142.htm

月相在一天内的变化是什么样

4,什么是月相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蚀),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那一半的一部分的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新月,也叫做“朔”。当地月联线和日月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弦月(半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公转只绕360°)。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360°/389.11°=27.32天。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白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5°夹角,因此新月或满月时月地日之间往往并非完全是一条直线。当月地日之间完全是一条直线时就可以观察到日蚀(新月时)或月蚀(满月时)。正是由于这5°的倾斜,每月都有新月和满月然而并非每月都有月蚀和日蚀。

文章TAG:月相  怎么  怎么样  重阳  月相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