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全新Panerai青铜腕表怎么保养

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1:在海水(盐水)中游泳后,务必以流动温水清洗腕表。第二:为了保护皮革表带,建议避开以下状况:与水接触或暴露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化妆品及油性物质。第三:避免腕表受到震动和冲击(高尔夫球或网球、山地自行车等运动)。撞击不但会损坏外部零件,也会影响机芯的精准度。最后就是避免与化学产品直接接触~
你好!专卖店能购买的,现在时间都有沛纳海专卖店,或者官网也能购买。沛纳海v信精品店也开售了,但是这款很难买到的,还是得看时机的,你可以多留意一下官网的动态。如有疑问,请追问。

全新Panerai青铜腕表怎么保养

2,冒险岛可以得到装备的任务

1.离家出去的阿勒斯 任务奖励:黄方耳环/红十字耳环/金耳环/祖母绿耳环/雷电耳环 2.明明女士的第二个担心 任务奖励:热血头带 3.卡米拉的玻璃珠 任务奖励:葵花宝典 4.找回冒险岛古书 任务奖励:长老斯坦之帽 5.冒险的决心 任务奖励:老旧青铜诺曼头盔 6.皮亚朋友的礼物 任务奖励:飞侠LV60上下身衣 7.玛雅的收集 任务奖励:弓箭手LV60鞋子 8.玛亚和奇怪的药 任务奖励:斗笠 废弃都市: 1.帮助废弃都市居民们 I 任务奖励:安德里亚的手套 2.陌生女人的病 任务奖励:破披风 3.伊卡路斯与飞天药水 任务奖励:恶魔披风/小丑披风/蓝魔力披风 4.帮助废弃都市居民们 II 任务奖励:银链鞋 明珠港: 1.约翰的礼物 任务奖励:各职业LV35手套 2.约翰的最后礼物 任务奖励:梅花耳环0x(v.C%G%J;s8d 林中之城: 1.萨比特拉玛的年轻药 任务奖励:爱心耳环 2.泰素夫的秘密之书 任务奖励:桑拿服;z$n#|#k(M6v/x 东方神州: 1.大王蜈蚣的赤珠系列 任务奖励:青月耳环或红色冒险披风-K(i7R%o3g"~6z8C3n 天空之城: 1.妖精的号角 任务奖励:青月耳环 12.阿尔冯丝小绿的食人花果汁 任务奖励:骷髅头盔 冰封雪域: 1.阿尔卡斯特和黑暗水晶 任务奖励:LV55披风 2.猎手斯卡得的儿子尼克 任务奖励:黑斗士披风/白斗士披风/红斗士披风/蓝斗士披风 3.温暖的冰封雪域系列 任务奖励:破棉花披肩 水下世界: 1.坎特的海底生物调查Ⅱ 任务奖励:海神叉 2.海魔女卡勒塔 任务奖励:公爵披风 3.大海的遇难者 任务奖励:本职业LV40帽子 4.秀兹的奇怪发明 任务奖励:氧气瓶 玩具城: 1.乃米的问题 任务奖励:本职业LV30帽子 2.玩具塔保修2 任务奖励:LV50披风 3.乃米的做菜材料2 任务奖励:雷电耳环 4.玩具兵的胡桃 任务奖励:本职业LV30鞋子 5.打鼓兔子的恢复 任务奖励:各职业LV35帽子 6.工人表的电池 任务奖励:各职业LV40上衣/套服 7.死守玩具城 任务奖励:小丑披风 地球防御部: 1.都滚斯本部的位置 任务奖励:LV35耳环 2.打退外星人 任务奖励:青月耳环 3.地球防御中心卫生员解毒药 任务奖励:LV40各职业的鞋子 4.赎罪的努力 任务奖励:紫荆花耳环 5.失踪载运船 任务奖励:爱心耳环 6.绿虎的计划 任务奖励:本职业LV40手套 童话村: 1.兴夫(乐夫)种瓜 任务奖励:各职业L50鞋子 2.乌山鬼怪 任务奖励:鬼怪帽/兽皮披风/鬼怪棒` 泰国: 1.芬拉的晚会服和皮鞋 任务奖励:芬拉的拖鞋 2.害怕蛇的吉特叔叔 任务奖励: 武艺头绳 武陵和百草堂: 海盗船组队任务 任务奖励:海盗船长帽 沙漠: 爱星星的小王子 任务奖励:黄星耳环齐乐乐 版本一直换 总会出些新的 不大好说

冒险岛可以得到装备的任务

3,船舶直流220v舵机不能投入使用是什么原因

舵机失灵的应急措施:1. 悬挂船舶失控信号,包括号旗,号灯。这样能让其他船舶对你进行避让。驾驶台做好了望,和各种汇报,联络等。2. 启动应急舵,这个每3个月都应该演练的,只要不是舵机完全损坏,无论从供电,液压动力源等多个环节,都有2套系统,启动紧急操纵,在舵机房机旁操纵,将船舶驶向安全地点。3. 向最近的海上搜救中心和海事局汇报,寻求岸基援助。(这个是必须做的,法定的)4. 如果完全失控,最好下双锚,将船停住,并警示通航船舶避让。5. 请求拖轮救助6. 全船人员提前做好弃船准备,以防万一。7. 请轮机部人员抢修舵机。8. 事故结束后,到最近的港口或者回国后的第一个港后海事部门做书面报告。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前 言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舵系安装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钢质海船的半悬挂舵系的安装,其他类型的舵系安装,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2.1 挂舵臂 指支撑半悬挂舵臂状构件。 2.2 半悬挂舵 指舵的上半部,支撑于挂舵臂处的舵钮(销)上,下半部悬挂的舵。 2.3 舵叶 指舵上产生舵压力的主体部分。 2.4 舵钮 指挂舵臂等后缘供装舵销用的突出部分。 2.5 舵销 指用以将舵连接在挂舵臂上的销轴或螺栓。一般制成锥状体,按其部位和作用不同,分别称为上舵销和下舵销。 2.6 舵杆连接法兰 指舵杆下端与舵杆垂直,用于和舵叶相连接的安装面。 2.7 舵杆 指连接舵叶和舵机或舵柄,传递转舵钮距的转动杆件。 2.8 上舵承 指位于舵头处用来支撑舵的重量,及其所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力的舵承。 2.9 上舵承基座 支撑上舵承的构件。 2.10 舵系中心线 指舵杆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2.11 轴系中心线 指按装螺旋桨的轴系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3 舵系安装的准备 3.1 图纸 a) 舵系布置图; b) 舵杆; c) 上、下舵钮衬套; d) d) 上舵承座; e) e) 上舵承; f) f) 舵杆上螺栓及螺母; g) g) 舵柄安装图、舵机安装图; h) h) 其他。 3.2 场地 清除船舶艉部安装舵叶处周围的杂物垃圾,在液压小车轨道附近,凡妨碍液压小车运作的脚手架应拆除,工作场所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除了有固定的照明设备外,还应装有足够的可移动的照明设备。 4 人员 4.1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预先阅读与本系统有关的图纸,若有问题,应预先向有关部门提出,求得解决。 4.3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5工艺要求 5.1 舵系统安装应在船体尾部结构装焊工作、火工工作、密性试验完毕后进行。 5.2 应掌握舵杆及舵叶完工后的实际尺寸,以作施工依据。(可利用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 5.3 舵系中心线拉线应与轴系中心线拉线同时进行,应在船体不受阳光曝晒的情况下施工。一般以清晨,傍晚为宜。拉线时应停止一切会产生振动的作业。 5.4 拉线时,舵系的基准点应经检验认可。 5.5 调整后舵系与轴系相交一般偏差不大于3mm,允许极限不大于8mm。 5.6 舵系孔在船台上或船坞内经机械加工成品后,各孔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偏差不大于0.3mm。允许极限不大于0.5mm。 5.7 舵与舵杆连接后的中心偏差不大于0.25mm,允许极限不大于0.5mm。 5.8 舵与舵杆的连接铰孔螺栓,过盈量为0.005~0.015mm,极限应大于0,可采用冷冻装配,或者压入装配法来进行装配。 5.9 舵与舵杆连接处的螺栓孔圆度不大于0.01,螺栓孔圆柱度不大于0.02,螺栓圆度不大于0.01,螺栓圆柱度不大于0.02。 5.10 装在舵纽处的衬套当用合成材料时,其过盈量应根据制造商的计算来确定。其压入力的计算,冷冻要求及其他工艺要求,均由制造商来确定。 如用不锈钢或青铜,其过盈量d1—d2 均为0~0.05mm,d1为衬套外径,d2为舵纽内径。上述衬套在舵纽上安装时,由于有过盈的原因,所以一般采用液压压入方法,压入力应符合技术部门提供的要求。 5.11 上舵承铰孔螺柱过盈量为0~0.02mm。 5.12 上舵承与甲板基座接触面积之间应加密封胶。 5.13 上舵承基座的中心线应与舵杆中心线重合,上舵承基座的下端有余量,面板亦有机加工余量.在安装上舵承基座时应先测量舵机平台甲板至下舵销,下端面的尺寸,以便掌握该甲板的变形情况,根据此实际情况来决定上舵承基座下端的余量应切割多少.此时亦应顾及上舵承基座面板是否足够的机加工余量,此等余量在挂舵臂加工时一并加工好。 5.14 上舵承的基座的螺栓孔应与上舵承一起配钻。 5.15 上舵承本体与基座连接有部分螺栓为拂螺栓,此部分拂螺栓的表面粗糙度,过盈量应符合图纸的要求。安装时可用冷冻法安装。 5.16 上述螺栓与螺孔加工时不允许有倒锥度。 5.17 舵杆与舵叶中间连接螺栓,可用冷冻法安装,冷冻剂可用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或用液氮,用此法安装时,螺母应在螺栓安装后,待温度恢复到外界温度时再安装. 5.18 舵叶止跳块,间隙为1~3mm,该尺寸应现场量取,然后加工到要求。 6 工艺过程 6.1 舵系的拉线照光。 6.1.1 舵系拉线照光工具: a) 拉线工具:19号琴钢丝(直径1mm)、十字型可调拉线架、紧线器、简易角尺板,圆规、手锤、洋冲、卷尺、粉线、直尺、1kg铅锤等常用工具。 b) 照光工具: 测微准直望镜、激光衍射准直仪靶筒及支架、靶芯(十字线光靶,计量部门校准合格)和安装架等。 6.1.2 拉线照光步骤 6.1.2.1 初拉线 a) 目的:检查轴舵系中心线偏差及上、下舵钮前后左右中心偏差。 b) 步骤: ——分别在舵系上下基准点延伸处安装拉线支架并拉出钢丝线(见图1所示) 。 图1 照光靶的设置 ——调整拉线架上的螺栓,使之与船舯线#0肋骨线重合。 ——检查轴系中心线与上述步骤所确定的舵系中心线的偏差值应不大于3mm,允许 极限不大于8mm,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1000。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相交度可用钢直尺或塞尺测量,垂直度利用简易角尺板测量。 ——如果未达到上述要求需作调整:根据初定的轴舵系中心线检查铸钢件的加工余量及中心偏差情况,以保证各铸钢件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进行轴舵系中心线调整以满足上述要求。 6.1.2.2 复拉线 a) 目的:确定照光靶中心,并确定上舵承基座及舵机基座高度。 b) 步骤: ——根据初拉线确定的舵系中心,钢丝线调整上舵承及下舵销两端的照光基准靶,使光靶筒中心与钢丝线同心.(照光靶的设置如图2所示a,b,c,d,e处) ——根据所拉钢丝线用测量方法读取数据并确定上舵承座及舵基座高度及上下舵钮上下端面的刮削余量。 ——割除上舵承座及舵机座的下口余量,并烧焊完毕。 6.1.2.3 照光 a) 目的: 确定舵系中心线,舵系镗孔圆,检查圆。 b) 步骤: ——在上舵承上方安装照光仪架,装入准直照光仪,调整照光仪位置,使照光仪中心与上舵承座,下舵销两个基准光靶(图示a,e处)所确定的中心一致。 ——按上述已调整好的照光仪中心,将光投到各道舵轴承两端的光靶上(图示b,c,d处),并调整各道光靶中心,直到目测无明显偏差为止。 ——上述各道光靶中心即已确定了舵系中心线,此过程需提交报验。 ——上述过程确认合格后,根据各道舵轴承中心,使用划线圆规,按图样尺寸在轴承表面划切削圆,同时划一个比切割图直径大20mm的检验圆,并打出洋冲眼标记,作为镗孔和检验镗孔中心的依据。 6.1.2.4 拆除光靶,以检验圆定出镗杆中心并对上舵承基座和上下舵纽进行镗孔加工。 6.1.2.5 舵钮处人工合成材料衬套的外径和高度尺寸,均应根据现场上、下舵纽处加工后的实际尺寸测取,并将测量结果填写表格(见表1),然后将其提供给制造厂。由制造厂综合材料的性质、水膨胀系数、温度膨胀因素、过盈量的要求、规范要求以及内孔收缩等因素提出关于衬套加工要求的尺寸,并按此进行衬套加工。 - 表1 挂舵臂上、下舵纽实测尺寸表 测量位置* a b c d 平均值 理论值 1 2 3 4 * 测量位置按示意图 6.2 舵系安装(用液压小车) 6.2.1 操作程序 舵叶、舵杆部件制造完毕→ 舵叶,舵杆运送到船坞→ 用冷冻法安装上、下舵钮处衬套→ 上舵承,预先吊入舵机舱内→ 舵杆从围井处吊入→ 在船坞内装好舵叶用的液压小车→ 把舵叶放在液压小车上→ 利用轨道把液压小车移到所需位置→ 升高液压小车,使舵叶及舵销插入舵纽内→ 把舵杆放下,利用临时固定螺丝和定位销,使舵杆法兰上的螺孔与舵叶上相应的螺孔对准→ 用冷冻法安装舵杆与舵叶间连接螺栓→ 舵杆,与上舵承装配好→ 安装舵叶可拆部分→ 测量舵叶与舵纽间间隙,并加工止跳块→ 安装止跳块→ 舵叶与舵杆连接处用水泥封好→ 安装舵柄→提交舵系检验→ 进行舵叶效能实验(舵叶摆动角度应大于舵机的机械限位)→ 在舵柄上做出“0”位标志→ 涂装→ 检验。 7 检验 7.1 在舵系安装工艺阶段中,舵系的检验项目,是因舵系结构不同,因规范要求不同,因船东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表2中列出的检验项目是指一般要求。 表2 舵系检验项目 序号 检 验 项 目 检测阶段 检验地点 验收者 备注 制造厂 船厂 船级社 船东 1 舵系拉线 与轴系拉线同时进行 √ √ √ 2 舵系镗孔 在镗孔完成后 √ √ √ 包括上舵承基座表面加工 3 上、下舵钮衬套安装 安装时 √ √ √ 4 舵杆与舵叶间连接螺栓安装 安装时 √ √ √ 5 舵杆与上舵承连接 安装后 √ √ √ 包括上舵承安装 6 舵止跳块间隙检查 出坞前 √ √ √ 7 舵叶效能试验及零位检查 出坞前 √ √ √

船舶直流220v舵机不能投入使用是什么原因

4,古代兵装强在哪儿

前往下图位置,找到アッカレ古代研究所,与博士对话,接着去除全部装备,全裸再次与博士对话。随后就是引火点灯点燃研究所门外的熔炉后,返回与博士对话完成任务。之后与机器人对话就能购买最强的系列武器了。
各个时期、各个兵种不一样的 铠甲的原身原为铁甲,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各代铁铠甲往往因材因体而制,形制繁多。汉代称铁甲为玄甲,以别于金甲、铜甲。汉代军队已普遍装备铁甲。据测定,当时铁甲片由块炼铁锻成甲片后,再退火脱炭,具有韧性。穿用者躯干及屑至肘部均用铁甲围护,铃形如半袖短衣。唐代的铠甲形制多样,据《唐六典》记载有十三种:即明光甲、缀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予甲、马甲,主要供步骑兵使用。宋代以后,虽然火器出现,但铠甲仍然是重要的防护装备。宋代镜甲有钢铁锁子甲、黑漆濒水山泉甲、明光细中国甲、明举甲、步人甲等数种。明代着眼减轻镜甲遵量,每付减至40斤至25斤,多为铁阀甲、锁子甲。清朝前期装备的铠甲承袭明代工艺传统。又吸收了各族制甲工艺的优点,铁甲防护能力和外规装饰都有进步。故富博物院存清高宗弘历御用铠甲,由铜盔、护项。护膊、战袍、护胸、铜镜、战裙、战靴八部分组成。甲衣内衬钢片,明哈片、哦疆边、饯袍上密缀铜星,一般武士的铠甲,制成坎肩、马蹄袖袍型式。战袍外绣花,密缀钢星。清末操练新军,改着西式军装,铁铠甲废止。 材料 中国古代铠甲,由于材料、保存上的问题,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零碎来推测研究。中国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点,连接铠甲的麻绳或皮条就会腐烂,造成保存不易。而欧洲铠甲除了本身材料特点易于保存外,还因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再加上如今盔甲成为高档装饰品,更加深了现代西方人对盔甲的兴趣。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中国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唐代极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至于金丝甲,与其防护原理相似的应该是锁子甲,属于柔性铠甲,优点是透气性好,绝对重量小,缺点是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 商代的铠甲多为皮甲和布甲,覆盖身体的重要部位,就防御力来说是比较差的。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 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战国铠甲,多用金属所做,在战国初期至前后期,战国将士普遍用牛皮甲硬藤甲,主要用来抵挡弓箭,从战国中期开始,公元前321年,战国出现了铁甲以及金属铠甲,士兵的铠甲多用铜所做,副将以上的官职的将士铠甲为铁所做,那是我国的冶铁技术不发达,所以铠甲大多说都用牛皮 硬藤 铜所做,但也有金属铠甲。 秦将军铠甲: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 秦将军铠甲 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整件甲衣前长97厘米,后长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秦代兵士铠甲: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 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复原图。左侧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右侧为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为交直领,右衽,但也有圆领。 南北朝时代的铠甲主要有筒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左面陶俑是戴兜鍪、穿明光铠的武将;右面是明光铠穿戴展示。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身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代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更为华丽。 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可见,锁子与山文是并列的两种铠甲。鱼鳞甲、罗圈甲、山文甲,这些甲都属于一种范畴,它们不是全身甲。但是,它们的某些防护能力是不同的,象山文甲,它的“倒丫”甲片中间凸两边凹,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整片甲,这样甲表面形成无数的凹凸面,非常利于防箭。宋明两朝多装备此甲,甚至影响了民画艺术,民画中的武士都披此甲。 五代时期在服饰方面基本沿袭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另外五代继续使用皮甲,用大块皮革制成,并佩兜鍪及护项。 宋代铠甲 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的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 宋代铠甲(4张) 在12世纪,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 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1140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女真族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为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辽代铠甲 据《辽史》记载,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腹好象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圆护,是辽代特有的。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装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样式没有明显不同,都是盘领、窄袖长袍,与一般男子服饰相同,可能常服比官服略紧身一些。这两种都可作戎服。 西夏铠甲 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西夏的官服为也可作戎服,如辽代的契丹服一样,两者五明显差别。由于西夏社会的封建程度不是很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平等,以此在服饰上的等级观念不那么强。 西夏鎏金铜甲 金代铠甲 早期的铠甲只有半身,下面是护膝;中期前后,铠甲很快完备起来,铠甲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金代戎服袍为盘领、窄袖,衣长至脚面;戎服袍还可以罩袍穿在铠甲外面。 元代铠甲 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中国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种本民族的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 ,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服用。 明代铠甲 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中国裙和中国裤,足穿铁中国靴。 清代铠甲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此图为清代黄缎铜钉铜叶甲,但没有护心镜。清朝时,大量使用的铠甲是绵甲,是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的一钟铠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绵大衣一样。绵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适合中国北方步骑兵使用,厚实的布料中密嵌着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5,活塞式制冷机高压过高导致停机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主要是冷凝器散热不好,使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高压控制器的设定压力时控制器会自动断开压缩机的控制回路的供电,使压缩机停机保护。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检修及故障分析 在制冷装置的日常运行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容易发生故障,要求操作人员能迅速正确地判断并能妥善排除故障。 制冷压缩机可能发生的故障其种类和原因很多,仅将其常见故障、危害、产生的原因分叙如下:l、压缩机不能正常启动运行(1)供电电压过低;电机线路接触不良;(2)排汽阀片漏气。造成曲轴箱内压力太高;(3)能量调节机构失灵;(4)温度控制器失调或发生故障;(5)压力继电器失灵。2、压缩机启动、停机频繁:(1)由于排汽阀片漏汽,使高低部分压力平衡,造成进汽压力过高;(2)温度继电器幅差太小;(3)由于冷凝器缺水造成压力过高,高压继电器动作。3、压缩机启动后没有油压或运转中油压不起:(1)油泵管路系统连接处漏油或管道堵塞;(2)油压调节阀开启过大或阀芯脱落;(3)曲轴箱油太少;(4)曲轴箱内有氨液,油泵不进油;(5)油泵严重摩损,间隙过大;(6)连杆轴瓦和曲柄销,连杆小头衬套和活塞销摩损严重; (7)油压表阀未打开。4、油压过高(1)油压调节阀未开或开启太小;(2)油路系统内部堵塞;(3)油压调节阀阀芯卡住。5、油泵不上压(1)油泵零件严重摩损,致使间隙过大;(2)油压表不准,指针失灵;(3)油泵部件检修后装配不当。6、曲轴箱中润滑油起泡沫(1)润滑油中混有大量氨液,压力降低时由于氨液蒸发引起泡沫;(2)曲轴箱加油过多,连杆大头揽动润滑油引起。7、油温过高(1)曲轴箱油冷却器没有供水;(2)轴与瓦装配不适当,间隙过小;(3)润滑油中含有杂质,致使轴瓦拉毛;(4)轴封摩擦环安装过紧或摩擦环拉毛;(5)吸、排汽温度过高。8、油压不稳定(1)油泵吸入有泡沫的油;(2)油路不畅通。9、压缩机耗油量过大(1)油环严重摩损,装配间隙过大;(2)油环装反,环的锁口安装在一条垂直线上;(3)活塞与汽缸间隙过大;(4)排汽温度过高,使润滑油被气流大量带走;(5)曲轴箱油面过高;(6)油分离器的自动回油阀不灵,油不能自动回曲轴箱而被排走。10、曲轴箱压力升高(1)活塞环密封不严,造成了高压向低压串气;(2)排汽阀片关闭不严;(3)缸套与机体密封面漏气;(4)曲轴箱内进入氨液,蒸发后致使压力升高。11、能量调节机构失灵(1)油压过低;(2)油管堵塞;(3)油活塞管住;(4)拉杆与转动环安装不正确,转动环卡住;(5)油分配阀装配不当。12、排汽温度过高(1)冷凝压力太高;(2)回汽压力太低;(3)回汽过热;(4)活塞上死点余隙过大;(5)缸盖冷却水量不足。13、回汽过热度过高(1)蒸发器中氨液太少,供液阀开的小;(2)回汽管道隔热保温不良或保温层受潮损坏;(3)吸汽阀片漏气或破裂。14、排汽温度过低(1)压缩机湿冲程;(2)中冷器供液过多。15、压缩机吸汽压力比正常蒸发压力低(1)供液阀开启太小,供液不足,因而蒸发压力下降;(2)吸汽管路中阀门未全开;(3)吸汽管路中阀门的阀芯脱落;(4)系统中液氨量不足,虽然开大供液阀,压力仍不上升;(5)吸汽过滤器堵塞;(6)回汽管路有“液囊”现象;(7)回汽管太细。16、压力表指针跳动急烈(1)系统内有空气;(2)压力表指针松动;(3)表阀开启过大;17、压缩机排汽压力比冷凝压力高(1)排汽管道中的阀门未全开;(2)排汽管道内局部堵塞;(3)排汽管道设计不合理。18、压缩机湿冲程(1)供液阀开启过大;(2)启动时吸汽截止阀开启过快;<BR< p>(3)冷库融箱后恢复正常降温时吸汽截止阀开启太快;19、汽缸中有敲击声(1)活塞上死点余隙过小;(2)活塞销与连杆小头孔间隙过大;(3)吸、排汽阀片固定螺拴松动;(4)假盖弹簧变形,弹力变小;(5)活塞与汽缸间隙过大;(6)润滑油过多或不干净;(7)阀片断裂掉入汽缸中;(8)液氨冲入汽缸产生液击。20、曲轴箱有敲击声(1)连杆大头瓦与曲柄销间隙过大;(2)主轴承与主轴颈问隙过大;(3)开口销断裂,连杆螺母松动。21、汽缸拉毛(1)活塞与汽缸间隙大小,活塞环销口尺寸不正确;(2)吸汽中含有杂质;(3)润滑油粘度太低或有杂质;(4)排汽温度过高,引起油的粘度降低。22、轴封漏油严重(1)装配不良;(2)动环与固定环摩擦面拉毛;(3)橡校密封圈老化或松紧不适当;(4)轴封弹簧力减弱;(5)固定环背面与轴封压盖不密封;(6)曲轴箱压力过高。23、轴封油温过高(1)润滑油不足;(2)润滑油不干净;(3)动环与固定环摩擦面压的过紧;(4)主轴承装配间隙过小。24、活塞在汽缸中卡住(1)润滑油低劣,杂质多;(2)汽缸缺油;(3)汽缸温度变化剧烈;(4)活塞环搭口间隙太小。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检修 1、检修的时间和内容 根据压缩机的累计运转时间和压缩机的完好状况,定期对压缩机进行检查,小修、中修和大修。 压缩机投入运转的初期阶段,一般应检查气阀零件、缸套镜面和连杆大头瓦片磨合情况,检查阀片和气阀弹簧是否断裂,更换冷冻油.清洗吸气过滤器、油过滤器和曲轴箱。 当压缩机运转3000~4000小时后,应进行小修。即拆卸活塞连杆组件,更换活塞环。拆卸气阀组件,更换严重摩损的阀片和气阀弹簧。检查并消除气缸、大头轴瓦工作表面上的拉痕。拆卸检查轴封,研磨工作平面,更换胶圈。 当压缩机运转8000~10000小时后,应进行中修;除检查小修项目外,还应拆卸、检查更换严重磨损的活塞销、大小头轴瓦、小头衬套。研磨内阀座和外阀座的阀线。拆卸检查油泵等。 当压缩机运转20000小时左右时,应将压缩机进行大修,即将压缩机完全拆开,检查所有的零件,更换严重磨损的零部件。2、拆卸压缩机应注意的事项 (1)拆卸之前应将压缩机抽空,曲轴箱压力应在0.05MPa以下。关闭机器与高低压系统连通的有关阀门,切断电源。将放汽阀接好塑料管或橡皮管通向室外,开启放汽阀,将微量的余氨盲接放出室外。 (2)拆卸静配合的零件,要注意方向,防止击坏零件。对固定位置不可改变方向的零件,做好标记,以免装错造成事故。对体积小的零件拆卸后.要及时清洗并装在有关的部件上。3、零件的检查与修理 活塞式压缩机的检查工作,在零件拆卸过程中是伴随的。对零件测量的部位和摩损情况认真检查,若发现问题,应找出原因提出修理方法。 (1)活塞上死点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测量间隙通常是用软铅块或保险丝的方法进行。将保险丝几根拧成20~30mm长的长条,放置活塞中心顶部,装好排汽阀组,假盖弹簧和汽缸盖,并拧紧几只汽缸盖螺母,转动联轴器2~3周,然后拆下汽缸盖和排汽阀组,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压扁的软铅条的厚度,即得出间隙数值。不同压缩机的死点间隙不同。因此,当机器在中、大检修时,必须对间隙进行测量和调整。 如间隙超过规定,常是由于连杆大头轴瓦、小头衬套和活塞销以及曲柄销等磨损严重而引起的。当间隙大到不允许的范围时,必须更换新的零件。若间隙是汽缸套纸垫引起的,在装配时应进行调整。 (2)吸、排汽阀组的检查与修理 吸、排汽阀的检查: a、检查吸、排汽阀片开启度是根据汽阀类型,可用塞尺或深度游标尺进行测量。阀片开启度是设计确定的,与机器转速有关,一般转速低则允许开启度大,反之,转速越高则开启度越小。其具体数值可参考各压缩机生产厂的说明书。 若测量的间隙比正常间隙大0.3~0.5ram时,应更换新阀片。阀片的密封面磨损成明显的环沟,沟深达0.2mm或磨损量达原来厚度的1/3时,必须更换新的阀片。 阀片的损坏往往是被击碎,阀片被击碎往往与其材质有很大关系。 检查内阀座的密封面磨损度,如磨损度达0.3mm以上时,修理或更换新的。内阀座底部应无撞击痕迹。 检查外阀座的密封面磨损量与上述相同,同时检查底部与汽缸套接触的座面,不允许有斑点或条状的黑痕迹。 检查假盖应无裂纹现象,否则,必须更换新的。检查弹簧座孔的磨损情况。汽阀弹簧的弹性减退或损坏,都应更换新的。<BR< p>b、检查汽缸套的磨损情况,主要检查汽缸套与吸汽阀片接触的密封面,不允许有斑点或沟痕,如深度小于0.2mm沟痕时,可用研磨方法修复,沟痕深度达0.3mm以上时,应更换新汽缸套。检查汽缸套与阀座的接触面,不允许有斑点或条状的黑痕迹。 c、检查活塞与汽缸套壁的间隙。主要测量活塞与汽缸套的配合面时,用塞尺在活塞的环部及活塞的裙部(活塞径向前、后、左、右四个点)进行测最(两侧放入塞尺),如间隙过大,可采用四个点一起进行复测核时,量出实际磨损数值分析原因。 活塞和汽缸套的间隙与制造金属材料和选择润滑油的性能,以及机器转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设计时一般都有规定数值,通常选用相当于活塞直径的千分之一的数值。 d、检查汽缸套,测量汽缸套磨损时使用量缸表或用内径干分尺测量汽缸套的磨损数值。 系列制冷压缩机的汽缸套内表面磨损量为1/250缸径时,最好更换汽缸套。磨损量为l/200缸径时,必须更换。其椭圆度大于最大磨损总量的1/2时,亦应更换汽缸套。 吸、排汽阀的修理: a、阀片的修理。阀片的密封面稍微不严,或有微小的斑点时,可放在平板或玻璃板上,用粗细不同的研磨剂进行研磨,研靡时研靡剂和润滑油应调成稀浆糊状。阀片绕园形或"8"字形研磨,在研磨时必须保持水平,用力均匀,直至色迹分布均匀,再用润滑油光磨,磨光后。用煤油冼净,与内、外阀座组合,用煤油注入阀片的通道处,3~5min不漏,即说明阀片与内、外阀座的密封良好,可以使用。 b、内、外阀座的修理,内、外阀座的密封面如有斑点或轻微的拉痕时,可置于平板或玻璃板上涂上研磨剂进行研磨修复。外阀座座面,如有斑点或条状的黑痕迹时,可将汽缸套放置在机体的座孔内,与外阀座座面用研磨剂进行对磨方法修复。 c、汽缸套密封面的修理。汽缸套座面稍微不严密或有条状的黑痕时,可置于平板或玻璃板上,用研磨方法修复,若汽缸套座面是被破碎的阀片压伤,则用研磨方法给以修复,此时应将汽缸套上车床车削,然后用研磨(精磨)方法修复,若车削有困难,可用轴承合金填补方法修复。如阀密封面损伤,用研磨方法消除有困难时,可用车削方法修复,但应注意阀密封面与凹槽平面的深度。 d、汽缸套(汽缸)拉毛的修理。汽缸套内壁面有轻度拉毛时,可用细度半圆油石和280号以上的金相砂纸沿缸壁圆弧方向往复擦磨,打击毛刺。个别较深的拉痕不一定都要打平,以免形成椭圆造成漏气,只要用手触拉痕边感觉光滑,即为合格。 若汽环和油环的非工作表面拉毛较深,其深度达1.5mm。宽度为3~5mm时,可用镀轴承合金附层方法填补。当在活塞环的工作表面处拉毛深度超过上述尺寸时,必须换新汽缸套。 (3) 活塞和活塞环的检查与修理 活塞和活塞环的检查: a、检查活塞的磨损情况。根据活塞直径的大小,可用不同规格的外径千分尺测量其磨损程度。 b、检查活塞环。测量活塞环的弹性是否足够。一般活塞环直径在40~100mm时,弹力为(1.08~1.37)×105Pa;100~300mm,弹力为(0.49~1.08)×105Pa。如果弹力降低到原有值的25%时,应即更换。油环的弹力约比活塞环小一半。 检查活塞环锁口间隙时。将活塞环水平放置在汽缸套内,用塞尺测量其锁口间隙,其值一般为O.3~0.5mm,如超过正常值的1~2倍,必须更换新的。<BR< p>用塞尺测量活塞环与环槽高度之间的轴向问隙,正常值一般为O.05~0.95mm。如超过其间隙一倍以上,应更换新的。 用游标卡尺或外径千分尺测量活塞环厚度,若活塞环厚度为4.5mm,其外圆面的磨损达O.5mm时,应更换新的。 活塞和活塞环的修理: a、活塞的修理。活塞更换时,应考虑它的动平衡,同一机器上各个活塞质量的差别不宜大于3.5%~5%。活塞常见的问题是外表面拉毛、磨损或活塞体出现裂纹以及活塞销孔的磨损。 活塞外表面拉毛与汽缸拉毛的修理方法相同。如产生裂纹或裂痕,则应更换新的。 若铸铁活塞磨损过多。需要恢复原来尺寸时,应据其直径的大小,可在活塞外表面镶上宽窄相当的磷青铜条,然后进行修复。 活塞销孔需修理时,要保证孔的尺寸及其同心度,以及活塞轴线的垂直度等。通常用铰削方法将活塞夹持在固定架上进行修理。大型的活塞必须用特制铰刀在机床进行。 b、汽环和油环的修理。汽环和油环磨损后,会造成压缩机制冷能力下降,润滑油耗量增加。常见的活塞环损坏皆为锁口间隙增大和弹性丧失。如果活塞环失去了弹性,可以将活塞环放在台虎钳上,并垫上棉橡胶板夹牢,在活塞环背面用锤隔一定的距离进行冲眼,以暂时恢复弹性,待有零件时再予更换。 由于高温高压和润滑条件的恶化等原因,会使活塞上部的第一道汽环磨损严重。在更换时,可以把表面磨损较少的汽缸调至上部第一道环,而将新活塞环装在下面使用。 换新环时,应将活塞环水平放在汽缸套内。并用圆盖板遮住活塞环中空内圆,把灯光放在汽缸套下部,然后观察与缸壁的接触情况,如圆周的漏光弧长总和不超过60。,在环的锁口两侧30。范围内不允许漏光,而漏光处的问隙在0.04mm以内者为合格。 (4) 活塞销和连杆小头衬套的检查与修理 活塞销和连杆小头衬套的检查: a、用塞尺测最活塞销与小头衬套径向间隙。当衬套内孔直径40~50mm时,间隙为O.035mm;直径60mm时,间隙为0.05~O.07mm。小头衬套的磨损量达0.1mm时,应予更换。 b、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销子直径的上、下和左、右各两点问距离的差值,其椭圆度应在销子直径的l/1200以内,如椭圆度达0.1mm时,应更换新活塞销。 活塞销和小头衬套的修理 a、活塞销的修理。当活塞销表面渗碳层有裂纹、裂痕或脱落现象时,则应报废。直径磨损,可采用镀铬法等进行修理。修复后的活塞销,其椭圆度和圆锥度不大于O.005mm,硬度HRC57~67。 b、小头衬套的修理。小头衬套的磨损超过极限尺寸或有较严重的拉毛,应换新的。如为轻微拉毛,可用280号以上的砂纸打去毛刺。更换新衬套时,因衬套的外径比连杆小头座孔的内径大不易装配,可将衬套的外径约长度1/5左右用砂纸打磨,使衬套插入小头座孔内,同时应注意油槽的方向,使油槽与杆身中心线成45。,用螺旋式工具将衬套压入。 衬套压入后,其衬套内表面通常留有微小间隙,一般为O.04~0.06mm。该间隙靠修整保证,一般采用铰刮或砂纸精加工。 (5) 连杆和连杆螺拴的检查与修理<BR< p>连杆和连杆螺拴的检查: a、检查连杆大头轴瓦中心线与活塞销中线的平行度。合格的连杆,在销子的每100mm长度上,不得超过O.03mm的倾斜度。 b、检查螺拴的螺纹、螺拴颈部以及过渡圆角处有无裂纹,有裂纹时则有渗油的黑印。这时应更换。如发现螺纹和螺母配合松驰或螺纹产生残余变形超过螺拴长度的2/1000以上时应更换。 连杆的修理: 连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连杆螺拴损伤、松动、修理以及操作不当等。而导致连杆发生一些故障。如发现连杆体有裂纹、弯曲、扭曲等现象,必须更换新的。 若连杆大头座孔的剖分面损伤时,可用细锉修整或砂纸打光。剖分面经修理之后,表面不得偏斜,相互保持平整。否则引起连杆大头轴瓦倾斜密损,而导致连杆螺拴应力集中,发生严重事故。 (6)主轴承和连杆大头瓦的修理 系列压缩机的连杆大头轴瓦,都采用薄壁轴瓦。其合金层很薄,一般不允许刮拂。若瓦面有细砂粒或轻微拉毛.可用三角刮刀轻轻刮拂,把高出瓦面的砂粒和拉痕部分刮去,然后用帆布打光。瓦上油孔周围的毛刺及飞边要刮去,并洗净待装配。如拉毛严重时必须更换。 当主轴承拉伤严重时,应更换新的。更换时应注意与主轴的配合间隙,并进行适当的刮研。 (7)曲轴的修理 修理主轴颈、曲柄销的椭圆度和圆锥度时,可将曲轴上的油孔用布条堵住,用细油石或油光锉修整,再用280号以上的细砂纸打磨,最后用帆布拉光。在修理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轴颈根部的过渡圆角。如出现轻微拉毛现象,也可用上述方法进行。 (8)轴封的修理 如固定环与活动环密封面接触不良,即造成拉毛现象时.将密封面损坏的环置于平板或玻璃板上,进行细磨和精磨,细磨时用400号研磨剂。精磨用油光磨,达到无拉痕和要求光洁度为止。 如密封胶圈老化或碎裂则应更换新的。 (9)卸载装置的修理 一般卸载装置出现的故障有油活塞与油缸因脏物卡住,顶杆压死阀片,弹性圈脱落等。 油活塞与油缸表面拉毛时。用细砂纸打光。拉杆的凸圆磨损时,可用堆焊方法修理,然后用车削方法恢复原来的尺寸。当转动环凹槽与拉杆凸圆接触过紧时,用细锉修整转动环的凹槽,直至灵活转动为止。顶杆长度超过原来尺寸时,可用细锉修整多余部分,顶杆过短则应更换。 对于单机双级高压的卸载装置,应检查“0”型密封圈是否完好。
活塞式空压机在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停止压缩。一般空压机都设有压力大小控制开关和安全阀门,其气缸底部还有排水装置。压力开关是以可调压力发触动开关,来控制压缩机的停、加压。当气压达到设定压力时,可调气压阀顶杆触动开关,开关断开停止压缩;当气压降到一定量时,可调气压阀顶杆退开,触动开关闭合,压缩机继续加压,如此循环。当可调气压阀设定过高,或其它原因致使触动开关不能断开时,安全阀门会自动泄压,以保证使用安全。空压机要经常放水,以保证供气的干燥

文章TAG:青铜  手表  怎么  还原  青铜手表怎么还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