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表格里怎么隔韵母加声调

很麻烦哦!在“插入/符号”中,“符号”选项卡“字体”选择“宋体”,可以对查到带声调的韵母,将其插入工作表中,然后在编辑拼音时,直接复制/粘贴即可。另外一种笨拙的方法是:把拼音中的字母分散对应输入单元格中(利于带声调的韵母直接插入),在拼音的下方以合并单元格方式输入汉字,这样的效果可能还会更明显些。不过,整个制作过程也很麻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子表格里怎么隔韵母加声调

2,制表时如何加入拼音

这个很简单,所需标音调的呢,在excell符号拦都标出来了,只要插入就可以完成给汉字注音,例如给“王”字注音,先输入w然后插入---符号,出现的右下方下拉框中选择简体中文GB2312(十六进制)找到你要注入的拼音,再点插入,依次再写出其他的拼音。希望对你有用哦
怎么个意思,不明白你的意思,直接输入拼音就可以了呀。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制表时如何加入拼音

3,在电子表格里面拼音的声调怎么弄啊

方法一: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可以轻松的打出拼音的声调首先将输入法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然后先按住键盘上的"V"键同时按下数字键"8"就会弹出所有拼音声调,之后可以使用(Page Up 上页)(Page Down 下页),翻页进行选择自己需要的声调字母。 方法二:右击中文输入法工具栏上的软键盘,选“拼音”,从打开的软盘中打。比如:āáǎà ōóǒò īíǐì ūúǔù ǖǘǚǜ 等这些就可以很快的找到。 其他方法:使用word软件微软出了一个程序AutoRuby.exe,安装之后就可以有了一个注音工具列,这个注音工具列非常好用,任何字体都可以做成注音国字并存、填注音、填国字等,更好的是用这个工具列做出来的考卷,不管使用者用的Word是什么版本,有没有安装这个工具列都可以正常显示原稿紫光输入法中,软键盘中直接有拼音可以选择的,已经标好声调的.菜单中选“插入”-“特殊符号”-“拼音”,就可以选择带声调的韵母了。 如果要在文字上方加拼音,先选定文字-在菜单中选“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就可以了,不用你输入,自动加1、如果是给汉字标注拼音使用如下方法: 只需要利用Word的“拼音指南”功能,就能够自动将汉字拼音标注出来。比如,我们输入“沆瀣一气”,要想给“沆瀣”两字上加上拼音,则选择两字,然后单击“格式”菜单的“中文版式”子菜单中的“拼音指南”,在弹出的拼音指南对话框中设置好拼音的对齐方式、字体和字号后按确定,Word就把所定义的汉字标注上了汉语拼音。 2、单纯输入拼音使用如下方法: 如何输入汉语拼音中的音调符号(如:ā、ě、ū、ǔ、ü、á等) 方法一:word软件中,单击“插入”/“符号”在弹出的“符号”对话框的“子集”框中选择“拉丁语扩展-A”然后在中间的大框中选择想要的符号,单击对话框下面的“插入”,再单击“关闭”。 方法二:在“智能ABC 输入法”中文输入状态,输入“V8”,然后在列表中选择即可。(顺便说一下,当在“智能ABC输入法”中文输入状态,输入“V”+“一个0-9的数字”,如“V1”、“V2”…,你会发现许多令人吃惊的玩意。

在电子表格里面拼音的声调怎么弄啊

4,问个乐理题复音程比如大大十三度是多少个音8单

复音程是单音程度数加7。例如大二度的复音程是大九度,小三度的复音程是小十度,纯四度的复音程是纯十一度等等。
回答1:你这么理解,一个音就是一度,do和do是一度,do和re是二度,do和mi是三度......不管有没有升降,只要是do和mi,那就是三度,实际上的音程最大也就是八度了,再往上叠加的无非是多几个八度而已。比如do和mi是三度,mi到下一个do是六度,加一起就是:转位音音程度数=9-原音程度数的概率和定式了。 回答2和3:转位音程既是将音程的冠音(音程原本上面的音)和根音(音程原本下面的音)相互颠倒位置,这种转换叫做音程的转位。转位之前的音程叫做原位音程,转为之后的音程叫做转位音程 回答4::转位音的出现,是为了更丰富音程的色彩变化,不同的音程关系可以出现不同的音色效果。 回答5: 音程转位后的度数变化:当音程转位后,原位音程与转位音程的度数相加之和为“九”。其转位公式为:“9-原位音程=转位音程”。如小三度加大六度的和是九;纯四度加纯五度的和是九。即: 一度转为八度 —— 八度转为一度 二度转为七度 —— 七度转为二度 三度转为六度 —— 六度转为三度 四度转为五度 —— 五度转为四度 转位后性质的变化:当音程转位后,与原位音程的性质基本上保持一致。 自然音程转位后仍为自然音程; 变化音程转位后仍为变化音程; 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协和音程; 不协和音程转位后仍为不协和音程; 单音程转位后既可为单音程也可为复音程; 复音程转位后既可为单音程也可为复音程。 音程转位前后的关系如下表: 转位前 转位后 纯音程 —— 纯音程 大音程 —— 小音程 小音程 —— 大音程 增音程 —— 减音程 减音程 —— 增音程 倍增音程 —— 倍减音程 倍减音程 —— 倍增音程 音程转位的特殊情况:增八度转位后为减八度,而不是减一度,因为减一度是不存在的;并且当增八度转为一度时它的根音与冠音并没有形成上下颠倒,不构成转位。同样的原因:倍增八度也不能转为一度。
大十三度音程就是一个八度+一个大六度音程

5,新的贝多芬系谁

贝多芬 (L.V.Beethoven 1770--1827)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贝多芬的父亲竭力 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 下,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音乐教师。在那里,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 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初 步树立起艺术要服务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十九岁时,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 腊文学,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92年,贝多芬离开 了自己的故乡定居于维也纳,是年跟海顿学习作曲。1795年开始出版作品。1800年左右,贝多芬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这是贝多芬的一部习作,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古典化的一部。1802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二交响曲》,从这部交响曲中我 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正力图形成使自已的创作与所追求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的创作倾向。 《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1804年创作的作品,摆脱了海顿与莫扎 特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一大飞跃。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奠定 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思路。 1802-1815年间,贝多芬虽受包括耳疾在内的各种精神上的打击,但他还是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 响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及序曲、奏鸣曲等等,这些作品对以后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15年以后,贝多芬完全失聪了,他变得孤僻、易怒,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这时的音乐创作带上了深思的性质。伟大的 《第九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显示出贝多芬的艺术思想更深刻、更细致、更成熟。 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全世界人民团结拥抱起来,像兄弟一样,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能获得 真正的欢乐”的理想。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下葬的那一天,所有学校停课哀悼,两万人参加了葬礼,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 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 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的音乐,占特殊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从这些交响曲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交响曲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过渡到 舒伯特、门德尔松的各个时期发展概况,也可以了解到贝多芬创作的基本思维和精神面貌。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面继承了 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因此,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同 时,他又吸取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他的作品又具有更明显的民族性。 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 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 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 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 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 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 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 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 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 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贝多芬作品赏析 1、《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脱稿之际,贝多芬就 已构思创作了,只是他改变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1807年《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 皇家剧院由贝多芬指挥首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 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 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 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 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 术风格。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乐曲一 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 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 志。 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 信心。

文章TAG:手表  音调  怎么  电子  手表的音调怎么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