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太阳的特点有哪些

热,大,有黑子运动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 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银道面以北约8秒 差距处,并与其他恒星一起绕银心转动。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 公里的气体球,由于引力的作用,太阳的密度和温度是向内增加的。 表面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稀薄。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不可能存在固 体和液体,在太阳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 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温度超过1.5×107k,压力约3.4 ×1012牛顿/平方厘米,密度达160克/立方厘米,在这种高温、高压、 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发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 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 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详细考查其表 面结构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研究人们历来十分重视。 我们能够直接观测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 色球、日冕三层。从总体来说太阳是稳定的,但它的大气层却处于 激烈的局部运动之中,黑子、耀斑等日面活动现象就是这种运动的 结果。通过太阳光谱分析得知太阳大气的化学组成情况.其中含量 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氧、氮和碳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元 素。按质量计,氢占71%,氦占26.5%,其他元素占2.5 %。已经确 定存在于太阳大气的元素约有69 种,它们在地球上都能找到。目 前还无法直接探测太阳内部的情况,但一般认为太阳内部与太阳大 气的物质组成相差不大。太阳的自转非常缓慢,而且不同纬度处自 转的周期不同。在赤道上,自转一周要25天,而两极附近自转一周 需35天。太阳的寿命估计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约50亿年。目 前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在氢原料耗尽之后,将由氦和其他较重元素 的核反应维持其能源,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再转变为红超巨星。 当太阳上所有的核能都耗尽时,它将坍缩成一颗密度很高的白矮星, 并释放出引力势能。最后,白矮星的收缩停止,变成一个不发光的 黑矮星,太阳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太阳的特点有哪些

2,太阳有什特点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距银心约10千秒差距,银道面以北约8秒差距处,并与其他恒星一起绕银心转动。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公里的气体球,由于引力的作用,太阳的密度和温度是向内增加的。表面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稀薄。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不可能存在固体和液体,在太阳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温度超过1.5×107K,压力约3.4×1012牛顿/平方厘米,密度达160克/立方厘米,在这种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发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详细考查其表面结构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研究人们历来十分重视。我们能够直接观测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从总体来说太阳是稳定的,但它的大气层却处于激烈的局部运动之中,黑子、耀斑等日面活动现象就是这种运动的结果。通过太阳光谱分析得知太阳大气的化学组成情况.其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氧、氮和碳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按质量计,氢占71%,氦占26.5%,其他元素占2.5 %。已经确定存在于太阳大气的元素约有69 种,它们在地球上都能找到。目前还无法直接探测太阳内部的情况,但一般认为太阳内部与太阳大气的物质组成相差不大。太阳的自转非常缓慢,而且不同纬度处自转的周期不同。在赤道上,自转一周要25天,而两极附近自转一周需35天。太阳的寿命估计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约50亿年。目前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在氢原料耗尽之后,将由氦和其他较重元素的核反应维持其能源,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再转变为红超巨星。当太阳上所有的核能都耗尽时,它将坍缩成一颗密度很高的白矮星,并释放出引力势能。最后,白矮星的收缩停止,变成一个不发光的黑矮星,太阳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 99.87% 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地球以及其他类地行星、巨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另外围绕太阳运动的还有小行星、流星、彗星、超海王星型天体以及灰尘。 太阳的构成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由于太阳外层气体的透明度极差,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层。
红 大
暖人心!
高温高压

太阳有什特点

3,内蒙古赤峰市的石林在哪里

赤峰市的石林叫:  赤峰阿斯哈图石林  “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分布在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峰北约40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的北大山上,石林沿山脊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该石林在形态上与云南的路南石林、元谋土林、新疆的雅丹地貌和现代冰川上的冰林均有相似之处,经众多有关专家考察认证:阿斯哈图石林是花岗岩地貌与石林地貌相结合的一个新类型,属花岗岩石林,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地貌景观。专家认为,自第四纪冰河期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当北大山被冰川侵蚀后,发育成刃脊和角峰,成排或单独分布在脊线上,在经过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便形成了现在的地貌,这样的石林景观在世界非常典型和稀有。  远望花岗岩石林犹如远古先人建造的城堡,平地凸起,峥嵘险峻,沧桑破败。近品石林,千姿百媚,如塔、如柱、如笋、如人、如兽、呼之欲来,趋之欲动,如人工刻意雕琢,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林一般相对高度5到20米,石林底部相连,呈现方形或条形。一些形似景观令人叫绝:方塔,塔身分明,昂扬耸立;石墙,砌面平直,砌块参差;石狮,面身分明,虎视巍岭,栩栩如生;“秀女望月”、“比萨斜塔”等更是惟妙惟肖。  立石林之巅,极目远望,重峦叠翠,碧野无垠,山间茂密的原始白桦林枝繁叶茂,獐鹿出没,百鸟啼鸣,草地野花争奇斗艳,蝶舞蜂飞,朦胧中,北大山远处,那平坦开阔的草原仿佛在大海中漂浮,就在您在被大自然所陶醉的时候,一阵清风掠过,一片片薄云随风飘来,缠缠绕绕,犹如身临仙境。  阿斯哈图石林世界地质公园,门票每人100元(含景区内游览车)
阿斯哈图石林,在克什克滕旗,我是赤峰人啊!你如果是外地的可以坐火车到赤峰,或者到大板也可以,然后坐汽车到克旗,然后再换车到景区!在赤峰北部!门票每人100元,草原里面还有很多的景观,非常漂亮,建议夏天再去,冬天表去了,白花钱啊!而且现在还没有下雪更没有看头了!
新的地貌景观——阿斯哈图石林 <br><br>摄影并文/高东风 <br><br>近期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地貌景观——阿斯哈图石林。 <br><br>阿斯哈图石林,蒙古语意为&quot;险峻的岩石&quot;,具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大兴安岭主峰——黄岗峰以北40公里的北大山上。石林景区内众多形态各异的石柱石林依山脊走向,拔地而起,石林高耸于山巅,雄伟险峻,参差错落,似人似物更似神,成为大兴安岭中鲜为人知的一处奇景。 <br><br>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地貌,形态上类似云南路南石林、元谋石林和现代冰川上的冰林地貌,但成因有很大区别。花岗岩石林分布在由花岗岩体形成的山脊上,石林成片分布,连绵几百米,宽几十米,相对高度5至20米。石林的底部常相连,四周陡峭,中间凸凹不平,上部有的连成一片或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态;顶部较平滑或呈圆锥状、帽状、盘状、球状、不规则状等各种形态。花岗岩石林是花岗岩在特殊内、外动力作用下,经过冰川作用、寒冻风化、风蚀作用、夷平消亡四个漫长的阶段而形成。 <br><br>阿斯哈图石林的发现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更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石林集中在五平方公里范围之内,随着季节和色彩的变化,石林景观会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景象。春看石林——石林屹立于万物待生的山峰之上,更显出石林的本色,坦露出大地造化的奇迹;夏看石林——石林在一片葱绿植被的衬托下,那茂密的森林与石林交错层叠,更显出石林的神秘;秋看石林——艳丽的秋色萦绕着古朴的石峰,更显出石林远古的传说;冬看石林——皑皑白雪映山崖,更显出石林千变万化的神韵。 <br><br>石林景区不仅四季皆可参观,而且阿斯哈图石林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群峰叠嶂,蔚为壮观;森林茂盛,疏密有致;草原广袤,百花盛开。具有典型的高山湿地特征,夏季有云就有雨,冬季有云就有雪。阿斯哈图石林远看像耸立在大兴安岭山颠之上的万里长城,雄伟而壮观。近看似一座座城堡,诉说着历史的变迁;随着角度的变化,每一石柱、石林又显现出千变万化的传神造型。置身于此情此景,不禁使你会浮想联翩,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奇妙遐想…… <br><br>这里交通便利,东西有两条路可达景区。东线:沿林西县至西乌旗公路至统布左转,经板房子乡、天合圆乡可直达山顶,约80公里。西线:从克什克腾旗出发,向西走303省道约50公里路口处右转,经巴彦敖包、巴音查干苏木可达阿斯哈图石林旅游管理区,约150公里。目前,石林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现已修筑了通往大景区的车道和通向每个景点的人行石板路。在山下的蒙古包营区可以享受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住蒙古包,品尝奶茶、手扒肉等民族佳肴,参加篝火晚会,欣赏民族歌舞表演。 <br><br>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主峰地区,相对海拔较高,四季气温均比周边地区低,因而冬、春季节的时间较长,夏季多雨,冬季雪大;秋季来得很早,九月中旬便进入金秋时节;盛夏气温不超过25℃,是避暑的好去处。 <br><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www.chinaphotocenter.com%2fcphoto%2f2003-5%2f2003-5p62-1.jpg" target="_blank">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3-5/2003-5p62-1.jpg</a>
赤峰阿斯哈图石林

内蒙古赤峰市的石林在哪里

4,我们在银河系中是如何知道 银河系的形状的

下面的资料里面有介绍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银河,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18世纪后期,F.W.赫歇尔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恒星计数的观测,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大小,他断言恒星系统呈扁盘状,太阳离盘中心不远。他去世后,其子J.F.赫歇尔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把恒星计数的工作扩展到南天。20世纪初,天文学家把以银河为表观现象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J.C.卡普坦应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结合恒星计数,得出了一个银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太阳居中,银河系呈圆盘状,直径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H.沙普利应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从球状星团的分布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他提出的模型是: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太阳不在中心。沙普利得出,银河系直径80千秒差距,太阳离银心20千秒差距。这些数值太大,因为沙普利在计算距离时未计入星际消光。20世纪20年代,银河系自转被发现以后,沙普利的银河系模型得到公认。最新消息(2008 6.5)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日前,天文学家描绘出了银河系最真实的地图,最新地图显示,银河系螺旋手臂与之前所观测的结果大相径庭,原先银河系的四个主螺旋手臂,现只剩下两个主螺旋手臂,另外两个手臂处于未成形状态。 这个描绘银河系进化结构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本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召开的第212届美国天文学协会会议上。3日,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怀特沃特分校的罗伯特?本杰明将这项研究报告向记者进行了简述。他指出,银河系实际上只有两个较小的螺旋手臂,与之前天文学家所推断结果不相符。 在像银河系这样的棒旋星系,主螺旋手臂包含着高密度恒星,能够诞生大量的新恒星,与星系中心的长恒星带清晰地连接在一起。与之比较,未成形螺旋手臂所具有的高气体密度不足以形成恒星。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银河系有四个主螺旋手臂,但是最新的绘制地图显示银河系实际上是由两个主手臂和两个未成形手臂构成。本杰明说,“如果你观测银河系的形成过程,主螺旋手臂连接恒星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这对最邻近银河系的仙女座星系也是这样的。” 绘制银河系地图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挑战,这对于科学家而言就如同一条小鱼试图探索整个太平洋海域一样。尤其是灰尘和气体时常模糊了我们对星系结构的观测。据悉,这个银河系最新地图主要基于“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红外线摄像仪所收集的观测数据。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星系进化专家约翰?加拉格尔说,“通过红外线波长,你可以透过灰尘实际地看到我们银河系的真实结构。”目前,“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所呈现的高清晰图像使天文学家能够观测大质量恒星是如何进化、宇宙结构是如何成形的。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科学中心从事摄像仪研究的肖恩?凯里说,“通过这些清晰图片,你将真实地看到个别的太空目标,更加真实地理解银河系的结构特征。” 这张最新的银河系地图包括螺旋手臂密度和位置的数据资料,马萨诸塞州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CfA)马克?里德说,“目前我们开始以立体距离跟踪银河系的螺旋手臂结构。” CfA的托马斯?戴姆指出,之前人们都认为我们的银河系有两对非常对称的螺旋手臂,但最新研究显示我们之前生活在美丽螺旋手臂星系梦想已破灭
18世纪的几位天文学家推想,银河系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状盘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手段的提高,现代天文学的发现证实了前人的推想。银河系的全部结构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五部分组成。太阳位于银盘的边缘,距银心约3.3万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在太阳的位置,银河系的物质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绕银心一周约2.5亿年。现在已知,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球状体,这个球状体有剧烈的运动,有大量气体由银心向外扩张。
人类对银河系的形状的认识最起码有三种方式: 1、统计法:通过对天体的观测来确定天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某一个天体的移动和光谱及红移知道其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和移动规律,通过大量的统计可以确定天体空间位置(我们可以将地球甚至是太阳系做为三位空间的原点,通过更加遥远的天体建立三位空间坐标系),然后将他们的位置在三位空间坐标系中标示出来,这样我们就建立了银河系的三位模型。 2、拍照法:虽然我们身处银河系之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对我们的周围空间进行拍照,通过直观图像也可以描述周围天体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同一角度的不同时间的图像的对比可以知道天体的运行规律(很多天体就是这样被发现的),对这些图像进行三位组合就可以得到银河系的大致空间形状。 3、类比法:我们身处银河系中间,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河外星系)的形状,通过前面两种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了银河系的大致形状,通过对比,就可以知道银河系属于哪一类星系。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和修正以及推测,我们就可以绘制出银河系的形状图。当然我们看到的银河系的形状图像是科学家们绘制出来的,不是真正的照片,要想看到银河系真正的照片,估计人类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只有飞出银河系进入遥远的宇宙空间才能做到,就象我们现在身处银河系中间可以拍摄其他河外星系的照片一样,我们起码要到另外一个星系上去才能拍摄到我们的银河系,银河系的半经有几十万光年的尺度,光要走几十万年,那我们人类最快的飞行器要走多少年呢?所以人类恐怕是很难到另一个星系去拍摄我们的银河系的照片了。 下面是关于银河系的简单描述(摘自:上海网上天文台,有补充): 我们肉眼看见的所有恒星,以及许许多多因为太暗而肉眼看不见的恒星,还包括我们的太阳和太阳系在内,都属于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即银河系。银河系中还包括许多星团、星际介质和星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银河系之中,能够看到的是一条横贯夜空的银河。这是一条朦胧不清的光带,绵延天空一整周。平均宽度约为20度。银河是由许多遥远的恒星组成的,表明了银河系的恒星在这一带非常密集。在银河中还可以看待许多暗带,说明在银河的方向上有大量的星际介质和暗星云存在。 现已知道,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突起的核球,半径有一万多光年,里面的物质非常密集,充满了浓厚的星际介质和星云。银河系还有一个扁平的盘,称为银盘。硬盘中恒星很密集,还有各种星际介质和星云及星团。银盘的直径有10多万光年,厚度只有几千光年。我们看到的银河,就是银盘中遥远的恒星密集在一起形成的。银盘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结构是有旋涡状的旋臂,因此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从里向外伸出了四条旋转的“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3000秒差距臂,每条“手臂”都由难以计数的恒星和星云组成。 银河系除了核球和银盘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晕,称为银晕。银晕中的恒星很稀少,还有为数不多的球状星团。银晕的半径可能伸展到30万光年之远。 银河系具有自转运动,但不像我们地球这样整体转动。银河系自转的速度,起先随离开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但达到几十万光年后就停止增加,直到银晕中很远处都大致保持不变。 太阳在银河系中位于银盘之内,处于猎户臂的边缘地带,离开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太阳参加银河系自转的速度每秒200多千米。假定银河系中的恒星质量都与太阳相同(这并不是事实),那么可以推算出,在银河系中,大约有1000多亿颗恒星。 下面是关于星系分类的简单描述(摘自:上海网上天文台): 河外星系的大小不一,外观和结构也显得多种多样。 在星系世界中,大量的成员与我们的银河系一样,外观呈旋涡结构,其核心部分表现为球形隆起(称为核球),核球外则为薄薄的盘状结构,从星系盘的中央向外缠卷有数条长长的旋臂,这就是所谓的旋涡星系。 也有许多星系呈现椭圆形或正圆形,没有旋涡结构,称为椭圆星系,它们中有许多是步入垂暮之年的"老龄"星系。一般来说,在椭圆星系内不再有新的恒星诞生。 那些介于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之间的星系,有明亮的核球和扁盘,但没有旋臂,形似透镜,称为透镜星系。 与之相反,还有一类星系既没有旋涡结构,形状也不对称,无从辨认其核心,有的甚至好像碎裂成几部分,称之为不规则星系,在其内部仍有恒星在不断形成之中。 河外星系常用它们所在的星座命名;另外,人们也习惯用它们在一种星表中的序号命名。如《梅西耶星表》和《星云星团新总表》:前者用m表示;后者用ngc表示,它是该表名的英文缩写。这些星系在宇宙中就像无边大海中的一些小岛一样,所以早期也有人把星系称为宇宙岛。
答:我们是在夜空看到银河系的侧面,所以我们知道我们在一个星系里,叫银河系. 但我们是怎么知道银河系的形状的呢? 这就靠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帮忙了! 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接收来自别处的微波,在用电脑处理 自然就知道银河系的真实相貌了哦!~~

5,小区里面的变电站对人的健康有影响吗

引言  近年来北京市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进城区发展并提高供电质量,供电部门将不断在繁华商业区或居民区建立高压变电站。  高压变电站在运行时将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包括高频辐射和工频辐射。辐射污染将有可能对人体健康及有用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为了明确在人口稠密区建立高压变电站是否可能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如何,北京供电局设计院与清华大学电机系协作,对几种典型类型的高压变电站内部及周边的电磁辐射进行了测量分析,得出电磁辐射的特性,了解干扰产生的位置、原因及减少措施,判断各频段下的辐射场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为以后城区变电站的设计、电力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也可为改善环境状况提供参考,同时可以减轻高压变电站周边一些居民对电磁辐射的不必要的恐惧心里。  2.电磁辐射的国家安全标准和安全参考标准  2.1 高频电磁辐射的国家安全标准  我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对正常自然环境的电磁场污染及防治规定了标准限值,如表1所示。  为了防止和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国《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8702-88)规定了环境电磁辐射对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限值。  同时我国规定按指定的测量方法选择晴朗天气在射频辐射设备外侧横向距离20m处测量,各频段干扰电平不应大于50 dB(此值低于GB8702-88中的值)。  2.2 工频电场辐射的安全参考标准  运行中的高电压设备,特别是输电线路附近会产生工频电场,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电击和长期的生态效应。处于地电位的人体接触对地绝缘的物体时,可能导致疼痛的电击。近几十年来在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发表的大量科学证据表明,20 kV/m以下的电场对健康没有有害的影响。但还不能做出长期受电场作用绝对没有危险的结论。因此,很多国家提出电场强度的安全限定标准,如表2所示。  我国目前尚未规定工频电场强度下的安全限定标准。本文将以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最严厉的标准(2.5 kV/m)作为参照。文中以后提到的工频电场安全参考标准即指此标准。  运行中的高压设备所产生的工频磁场,一般与家用电器的局部磁场相比是很弱的,可以认为工频磁场对于人体在电击和长期生态效应方面的影响要小得多。  表1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限值 表2 各国关于电场强度的安全限定标准  频率范围(Hz) 允许极限(dB)(μV/m)  一级(安全区) 二级(中间区)  30k~300M <140 <145  30M~300M <130 <140  300M~300G <135 <150  国家 限制和规定  前苏联 5 kV/m 非居民区但有可能接近的地区  10 kV/m 不限定停留时间的地区  15 kV/m 跨越道路和经常会接受的地区  日本 3 kV/m 群众易接近的地区  美国 2.5 kV/m 商业区和居民区  3.5 kV/m 跨越购物中心的停车场  3.工作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根据北京供电设计院与清华大学电机系协作内容要求,针对室外、室内和半室内布置的敞开式电气设备、封闭式组合电器、裸导线联接和电缆联接封闭管道等不同设备及不同布置方式的典型220/110/10 kV变电站(北土城变电站、知春里变电站、阜城站变电站)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环境下(湿度变化)进行测试;针对220 kV母线(知春里变电站)下及其附近建筑物的不同位置进行测试,研究电磁辐射的特性(包括辐射强度及其变化规律、频率范围、波形特点和影响因素等),了解干扰产生的位置、原因和减小措施,并判断各频段下辐射场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本文在150 kHz ~30 MHz频段,选用北京无线电二厂生产的RR2B型场强干扰仪,并用杆状天线测量电场强度;在30 kHz ~500 MHz频段,选用北京无线电二厂生产的RR3A型场强干扰仪,并用对称振子天线测量电场强度,要求应能对所有极化方向的辐射波进行测量;在工频范围内,使用自行研制的PFE1型工频电场测量仪,用平面测量电极测量电场强度。  4. 高压变电站内部及周边电磁辐射的现场测量  4.1 北土城变电站  北土城变电站采用室内110/10 kV油浸式主变压器、室内110 kV全封闭组合电器和110 kV敞开式母线。北土城电站布局及测量点分布如图1所示。  对北土城变电站现场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  (1)由于组合电器、主变压器外壳和四周墙壁的屏蔽作用,工频场强很低,多在200V/m范围内。在1.7m高度处距离主变最近处的电场强度并不是此方向上的最大值,相反在此形成一个辐射场强幅值的下凹,而在距1#主变外壳水平距离0.6m处达到最大值。  (2)变电室内工频电场强度的最大值(指距地面高度1.7m)位于距1#主变外壳水平距离1.7m(西南方向)(E点),它正好位于110 kV裸导线偏下方。  (3)变电室内、外10 kV硬母线下的工频辐射都很小。  (4)在测量频率范围内,在变电室内、外几乎测不到强度超过20 dB的高频干扰辐射;但是比较而言,在变电室外10m 范围以内,距离变电室越近,广播电台信号的背景噪声越大,接收效果越差,10m范围以外,接收基本不受影响。  (5)变电室外工频辐射和高频干扰辐射都在国家标准和参考标准规定的居民区安全范围之内。  图1 北土城变电站布局及测量点分布图 注:A、B、C分别为1#、2#、3#主变压器;F、G为10kV消弧线圈,E为电容量; D为金属网门,高2m;①、②、③、④距金属网门分别为6m、10m、15m、20m ;北京供电设计院办公楼一层为10kV开关室及110kV开关室。图2 阜城门变电站布局及测量点分布图  4.2 阜城门变电站电磁辐射测量  阜城门变电站采用室外110/10 kV油浸式主变压器、室内110 kV全封闭组合电器、110 kV母线电缆封闭式联接、敞开式消弧线圈及金属网屏蔽。变电站布局及测量点分布如图2所示。  对阜城门变电站现场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  (1)阜城门变电站110 kV电气设备均采用全封闭式设计,即使在设备联接处也使用浸油管道封闭,有效地减少了变电站设备的电磁辐射(包括工频和高频)。可以看到,阜城门变电站的工频辐射场强(一般小于20V/m ,最大145V/m)明显小于北土城变电站(一般约200V/m ,最大2100V/m)。  (2)高频干扰辐射有规律性,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测量点距离,二是金属网的屏蔽。可以看到,干扰辐射波在绕过由于金属网屏蔽而形成的死角后辐射强度逐渐增加,死角范围约在金属网外10m左右。所以干扰辐射在金属网外15m处达到最大。然后测量点的距离又起主导作用,干扰辐射随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  (3)由于周边建筑物折射和反射等作用的影响,使得阜城门变电站的各高频频段干扰辐射强度普遍高于地形地貌比较空旷、相对而言折射和反射等作用影响较小的知春里变电站。  (4)变电站内、外工频辐射和高频干扰辐射都在国家标准和参考标准规定的居民区安全范围之内。  图3 阜城门变电站高频干扰辐射 图4 知春里变电站布局及测量点分布图  4.3 知春里变电站工频场强测量  知春里变电站采用室外220/110/10kV油浸式主变压器、室内110kV敞开式配电装置和室外220 kV敞开式配电装置。知春里变电站布局及测量点分布如图4所示。  变电站工频辐射场强的测量结果如下:  (1)220kV北侧母线中相下偏北约1.5m,距地面高度为1.3m处场强最大为1205V/m ,距地面高度为1.7m 处场强最大为1720m (见图4点A);220kV南侧母线中相下偏南约1m ,距地面高度为1.3m 处场强最大为1690V/m ,距地面高度为1.7m 处场强最大为2615V/m (见图4点B)。  (2)220kV母线北侧宿舍楼南屋窗口工频电场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从图5中可以看到,工频电场强度从第1层起逐渐增大,并在第5层与输电线处于同一高度时达到最大,然后减小,这与分析是基本一致的。  (3)南窗口处工频辐射明显高于南阳台处,这是因为南阳台东西两侧有约2m的水泥墙,它的屏蔽作用对工频辐射的影响相当显著;在南窗口,伸出窗口外0.1m处的场强比在窗平面内增加1倍以上,退入窗口内0.1m处场强降低至5%以下,退入窗口内1m处场强降低至50%以下;在北屋室内,由于多层墙壁的屏蔽,工频辐射已降低到几乎测量不到的程度。  (4)母线旁居民建筑物内外的工频强度,在国家标准和参考标准规定的居民区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健康及居民正常生活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但在局部位置,场强最大值接近安全参考标准2.5kV/m ,建筑物如有突出屋外的未接地金属物体(金属衣架、金属窗栏等),由于工频场强较强,在人与之接触的一瞬间,可能发生电击现象(火花放电)。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应将金属物体可靠接地。  变电站内高频干扰辐射强度均低于50dB ,符合国家规定的无线电干扰控制指标。  4.4 湿度对高频幅射的影响  4.4.1 知春里变电站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高频辐射测量  知春里变电站布局及测量点分布如图4所示。结果如表3。  相同测量位置,不同湿度条件下,也可能是由于高频辐射受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设备运行状况等),辐射强度没有表现出规律性。  4.4.2 实验室环境不同湿度下高频电磁辐射的测量  在高压实验室的屏蔽室内,给新的细铜裸导线施加高电压产生电晕放电。  实验室环境在不同湿度不同屏蔽条件下的高频辐射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  其它频率干扰场强在30MHz ~500MHz范围内所测值均低于10dB 。  实验结果表明,湿度对高频辐射的影响无规律性。  表3 不同湿度下的高频辐射测量频率(MHz) 1#主变压器10m处场强(dB) 2#主变压器30m处场强(dB)  湿度92% 湿度46% 湿度92% 湿度46%  5.3 47 <20 20 <20  36 10 25 6 30  100 35 26 25 32  表4 实验室环境不同湿度不同屏蔽条件下的高频辐射测量 频率(MHz) 屏蔽室内场强(dB) 屏蔽室外场强(dB) 高频辐射性质  湿度100% 湿度86% 湿度73% 湿度54% 湿度46%  加压 不加压 加压 不加压 加压 不加压  37 14 17 13 <10 14 <10 18 <10 干扰  124 12 14 11 <10 <10 <10 14 <10 干扰  154 17 13 16 10 11 <10 <10 <10 干扰  270 11 <10 14 <10 <10 <10 12 <10 干扰  80 15 20 24 12 19 11 25 13 干扰  5.结论  本文针对几种典型的200/110/10kV变电站的高频和工频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  (1)本文测量的三种典型的220/110/10kV变电站的高频电磁辐射(150kHz ~500MHz)在设备外侧10m 以外(标准为20m)的强度都小于50dB ,远远低于环境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无线电干扰控制指标。在高压设备周边(10m范围以内),由于存在较强的干扰场强,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较弱时,信号的接收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般而言,全封闭电器设备的电磁辐射强度小于敞开式电器设备的电磁辐射强度;在室外测量时,室内布置的电器设备的电磁辐射强度小于室外布置的电器设备的电磁辐射强度。  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条件下的测量都表明,电晕放电是高压变电站设备正常运行时高频电磁辐射的主要原因;在辐射源附近安装屏蔽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辐射强度;环境湿度的变化对高频电磁辐射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本文测量的频段范围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规律性。  以上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除极个别不易到达的地点外均在工频电场强度安全参考标准(2.5 kV/m)的范围之内,所以不会对人体健康和居民正常生活产生任何短期或长期有害的影响。  (2)高压母线的工频电场辐射是高压变电站内工频电场辐射的主要来源,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母线下方及附近建筑物表面的电场强度,以避免可能的危害。  在工频辐射场中,屏蔽作用非常显著。如果变电站选址于商业区或居民区,建议110 kV以上母线应使用油绝缘或气体绝缘的套管封闭;对于分立式输变电设备(包括消弧线圈、电容器、电压互感器等)可在其周围设立金属屏蔽网。以上措施将会很好地降低网外的电场强度。当输变电设备装设在室内时,室外工频场强由于墙壁的屏蔽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对于混凝土及砖结构建筑,室内的工频电场强度可以降低到无房屋时的5%以下甚至更小,如在墙内加入金属屏蔽网,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此文应该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变电站的电磁辐射问题。从个人所学,几百米外的变电站对人的辐射可能比你所使用的手机辐射还小(手机是高频)。若有很大的影响,那俺们变电站工作人员岂不全完蛋了?望采纳
小区内的变电站对外部基本没有电磁影响,有些有噪声影响。

文章TAG:北约  手表  表带  怎么  北约手表带怎么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