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用三绿加一点藤黄,调成淡绿色染花蕊底色,趁湿又用短锋羊毫调藤黄加白,一笔画上花蕊。然后用长锋小狼毫蘸浓墨画上花托,又添上浓浓淡淡的藤蔓,使全画完整起来。最后略加苔点,使画面增添变化。
花球画法
①先画花球:用长锋小狼毫调淡墨逐个勾出组成花球的一朵朵小花。用墨要略分浓淡,花形要有变化,使花球有立体感。接着用短锋大羊毫调成浓绿蘸墨分组画上叶子。
②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勾叶脉。勾时把叶子分成上下两组,上边一组的叶脉墨色较深,下面一组叶子的叶脉用墨稍淡,以分出前后两组的层次。换用一支长锋狼毫笔调淡墨画枝干。随画随加浓墨,用较干的墨色去画较小的枝干。
③再用较淡的绿添画几笔嫩叶,增加叶子的又一个层次。接着用长锋小狼毫笔蘸浓墨画出花球里的花柄,用墨要较干,使浓重的墨色衬托出洁净的花球。接着在叶间添画一团掩藏着的花球,方法与前同。
④最后用长锋羊毫笔调藤黄加三绿。淡淡地染上花色。趁湿用藤黄调朱磦底点花蕊。渲染花球既要染出立体感,又要注意花色的洁净。
枇杷画法
①用大号斗笔浸些清水,又挤去笔肚里过多的水分,乘湿蘸上墨,稍微在调色盆里调合一下。注意不要调得太"熟",使笔肚中含的墨色浓淡不匀方好。这时开始顺笔画叶子,随画又要随时蘸点水,使画上去的几片叶子既有浓淡的变化,又有滋润丰厚的感觉。
②淡墨中锋勾出枇杷轮廓,注意用笔的圆正,以表现枇杷果实的立体感。接着用浓墨画完枝干。待叶子略干,换一支叶筋笔蘸上浓墨趁潮在叶子上勾出叶脉。勾叶脉时,笔端要稍干些,可用废纸把笔上蘸的墨吸去少许后再勾。前后几片叶子的叶脉要分浓淡,故画后面叶子时,可调点清水后去画,但注意笔端仍须稍干,以免漫糊。
③等枇杷的墨色已干,用一支干净的羊毫笔蘸藤黄调点朱磦上枇杷圆形的结构用笔,以表现枇把的立体感。
④趁色尚湿,用浓墨点上果蒂。果蒂要点得稍大,用笔稍重,使笔尖稍微叉开,以表现枇杷蒂毛茸茸的质感。最后用调进少许藤黄的淡螺青点染枝干,加上苔点,使画面更丰富完整。
玉兰画法
①先画花瓣:用长锋小狼毫笔调淡墨色花瓣。墨色要洁净,用笔要爽快。为表现玉兰花瓣比较厚重的白色,可趁勾勒花瓣的墨色未干之际,再在瓣尖上加上小小的两点浓墨。接着用短锋大羊毫笔调淡墨染花底,染时要见笔。
②趁湿用短锋狼毫蘸浓墨点花蕊,花蕊的墨色会在刚染上去的淡墨花底上稍稍渗开。又用长锋大狼毫蘸浓墨画主干。用墨要稍干,用笔要苍劲,使枝干与洁白圆润的花瓣产生强烈的对比。然后再蘸清水化成次浓墨画横卧着的另一组枝干,画时要注意整幅画面的气势。趁湿再用浓墨点苔。
③接着调淡墨画花蕾和花托。画花蕾不仅要强调与主体花冠的呼应,还应配合整幅画的全局气势。花蕾与枝干的连接要合理,要符合玉兰的生长规律。④趁湿赶紧在花托上用小狼毫笔蘸浓墨点绒毛斑点。这一步要十分注意水分的的掌握,不能等干了再画,否则无论如何也画不出花托绒毛这种茸茸的感觉。最后点苔收拾整理。
推荐临摹书籍
山水
董源《潇湘图》、巨然《万壑松风图》、李成《寒林平野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马远《踏歌图》《寒江独钓》、夏圭《溪山清远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倪瓒、吴镇《渔父图》、王蒙《青卞隐居图》、沈周、石涛、査士标。
花鸟
恽寿平、八大山人、徐熙、徐渭、文同、金农、法常、赵孟頫、管道升、王冕、赵之谦、齐白石等画家的花鸟作品。
人物
梁楷、唐伯虎、任伯年、陈洪绶等画家作品。
学习步骤
临摹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便捷方法,对范画可以先局部临摹,也叫分解练习,然后再临摹整幅作品,这样可以学得深秀。临摹尽量要象,“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要通过临摹反复体会其造型方法、用笔方法、墨色变化等。临摹整幅作品时再体会构图特点、主次虚实关系、层次关系、呼应关系、色调变化等等。从临摹中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以后再试着进行变化和创造,心中就有数了。
临摹的目的是学习、借鉴他人的技法。临摹与写生相较,写生为主,临摹为次,写生是源,临摹是流。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