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把框子装好,然后把绢放在框子上摆好。

2、然后,在绢的一头按上图钉,另一边喷水,慢慢展开。

3、喷湿后慢慢调整,差不多了可以涂浆糊,继续调整。不要特别紧,因为绢干了也会收缩,另外绢本身有织的纹路,拉扯变形了就不好了。

4、然后把最后一条边涂上浆糊,折好。绢的外部也可以再涂一层浆糊。

5、等干了就可以上色了,看看效果。

注意事项:

1、草稿:使用铅笔打草稿,纸张不要求。

2、过稿:将草稿放置在拷贝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勾线笔(花枝俏、小叶筋等均可)将画稿勾在宣纸上,这样的作品称为白描。

3、渲: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般为大白云)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4、染:方法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这一步较为麻烦。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

勾线

勾线的用笔方法分为中锋和侧锋,工笔人物画中以中锋为主。

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中锋线圆润、浑厚、匀整,并且有弹性。也要注意墨线的浓墨变化,适当时加入清水调试。

侧锋:侧锋的执笔是把笔管横卧或倾斜。与纸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笔尖在墨线一侧,并出现飞白的效果。

勾线用笔的起止很重要,每一条线无论长短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求“起笔藏锋、运笔中锋、收笔回锋”,这是线描的主要技法要点。画人物和花鸟都需要了解勾线技巧。

着染

传统工笔画的着染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分染、罩染、勾填等方法,分染和罩染是传统工笔人物画和花鸟中最常用的技法。山水的话还要用到“皴”的技法,以体现山脉特有的肌理。

分染:是把平面的线描按其结构、纹理用色或墨渲染出一定的层次和体积关系。分染时,准备一支笔蘸色,一支笔蘸清水把颜色均匀地烘淡。分染法采用分层叠加的方法进行设色,它的优点是色彩厚重饱和,层次变化丰富,表现力强。

罩染:绘画,在着色时,先铺底,后罩色,这种方法就叫罩染。一般是先用渲染法铺上底色,颜色应厚重一些,可以层层复加。由深到淡,要表现出其明暗、层次。再根据需要再平涂一二次翠色,颜色要淡薄。底色和罩色的选择要根据所绘物体本身的特点,目的是使二者相得益彰,产生厚重、鲜明、复杂、丰富的色彩效果。画山水用水墨皴染,可罩染花青和赭石等。

背染:在绢的背面衬色以使正面的颜色更厚重,丰富画面层次。背面使用的是平涂的方法,植物色和矿物色均可。这几个步骤应该是交替进行的,要想画的细腻,这些动作可能要重复很多遍。

复勾

有些地方染完颜色后,之前勾线的部分变得不是很明显了,需要重新勾一遍。这时候勾千万要注意浓淡,颜色重了容易生硬呆板匠气,线条尽量保持流畅,毕竟是附在最上面的。

刷胶矾水

为了防止熟绢跑矾,在设色之前,要在绢的背面刷一遍胶矾水。古人把胶矾称作“伐绢之斧”。未刷胶矾水的绢和宣纸,称作生绢、生宣,是画写意画的材料。刷过胶矾水的绢和宣纸,其性能发生了改变,称之为熟绢、熟宣,适合画工笔画。

1、胶矾水有制作熟绢、固定颜色、保护画面的作用。

胶:黄明胶,又名广胶,颗粒状的效果比较好。使用时用冷水泡上几分钟,去掉浮灰,加入热水搅拌,胶粒全部溶解后即可,但不能用开水,开水会使粘度降低。

矾:又称明矾,主要产自安徽庐江,头天用凉水浸泡,第二天用。

2、胶矾水的混合比一般7:3较为适当,矾大胶小,染墨色时会颜色板滞、难以染匀。胶大矾小则会出现滑笔,墨、色易脱落等问题。

3、刷胶矾水,刷胶矾水的环境最好在温度25度左右的晴天,温度过低胶矾会很快凝固,不易刷匀。

装裱

古语有云:“三分字画,七分裱”,精致的装裱工艺不仅可以使字画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能起到烘托字画,突出神韵的作用。书画装裱的步骤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卷轴或者装框条成镜框。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

 14/18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